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名为:“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1年12月3日,在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山东德州正式成立。2012年8月18日,根据工作需要,更名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10月该联盟入选科技部第三批国家试点。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科技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组织核心技术协作攻关,加快农业生物技术成果转化;通过联盟的协同发展,促进各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大力发展生物种业、生物质能、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反应器等关键农业生物技术,缓解能源危机、发展生态农业、减轻环境污染、提升健康品质、保障粮食安全,最终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国际核心竞争力。

  一、2014年度联盟工作总结

  1. 组织机构活动

  (1) 联盟成员情况

  联盟成立之初成员总数为28个:企业成员数量16个,高校成员数量5个,研究机构成员数量7个。2014年,新增企业成员2家,总成员数达到30家。成员总产值在产业中所占比例约在30%左右。

  (2)联盟理事会构成及本年度理事会情况

  联盟理事会由联盟成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派的代表组成,目前理事会成员共32名,其中理事长1名(方才臣),副理事长7名(丁艳锋、宋希云、饶力群、张春义、李泽福、宋维平、万向元),理事30名。2014年3月20日在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联盟2014年第一次理事会会议,会议由理事长方才臣主持,参加人员为联盟全体理事单位和秘书处全体人员。主要会议内容为如下4个:庆祝联盟成功入选科技部联盟试点;联盟副秘书长王介祥代表秘书处向理事会做工作汇报;联盟秘书长万向元向理事会提请“相关工作制度”的审议和表决;联盟秘书长万向元提出了联盟2014年工作计划和重点,各理事单位展开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

  (3)联盟专家委员会构成及本年度会议情况

  联盟专家委员会由农业生物技术行业内外知名的技术专家、企业家、经济专家、政策研究专家等组成。首届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由16名成员组成,其中设主任委员1名(盖钧镒),副主任委员6名(戴景瑞、朱英国、赵振东、刘玉乐、王道文、万向元)。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凯莱酒店召开了2014年专家委员会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盖钧镒主持,共有13位专家委员参加了会议,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人数,会议有效。理事长、副理事长与秘书长列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如下4个内容:联盟近期主要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联盟合作创新与联合攻关的重点科研项目的提议与论证、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联盟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与落实。

  2. 协同创新活动

  2014年联盟成员共同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有16项,其中主要的项目为:优质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海玉米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国家星火计划)、玉米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与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利用(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专项)、玉米多控不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育种应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宗农作物商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玉米良种(山东省科技计划计划)、玉米多控不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杂交新品种选育(北京市科技计划)等。

  通过以上的项目研究,联盟突破了三项共性关键技术:1)已成功建立了玉米多控不育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以创制不受环境限制、稳定的、避免转基因花粉扩散、并且有育性恢复功能的一系列玉米雄性不育性,能有效扩展玉米雄性不育性种质资源范围,有效地保持和繁殖玉米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最终获得玉米不育系及其配制的杂交玉米组合都不含转基因元件,并培育出高产、稳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新品种,该技术有望开启我国第三次绿色革命,填补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商业化育种体系初步构建,包括6个环节:育种目标决策技术体系;育种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商业化育种技术研发体系(如:玉米常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功能基因与遗传转化系统、单倍体育种技术等);玉米育种生物信息处理技术体系;田间测试评价技术体系;杂交玉米生产与市场反馈技术体系。3)联盟成功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 “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常规杂交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形成高效的品种培育体系;通过寻求长效机制稳定制种基地,建立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繁殖体系;通过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形成标准化的加工体系;通过建立市场营销和推广服务体系,做好种子生产经营和售后的推广服务工作,最终实现种业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打造,截至2014年,联盟成员中已先后有10家单位入选了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此外,联盟积极利用拥有的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重要的合作载体,由理事长单位出资200万元,自行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合作创新项目9项,如:玉米大斑病抗性材料的筛选与抗性基因的定位、调控水稻耐盐性miRNA的筛选与功能鉴定、水稻耐旱和耐高温关键基因的克隆鉴定、玉米ZmSO病基因在籽粒蛋白质品质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关键功能基因,为生物育种的下游转化奠定了基础。

  联盟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技术平台2个:1)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包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种质分子信息库构建技术;2)作物高效生物育种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作物多控不育杂交育种技术平台为主,包括作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平台、作物高效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服务平台、作物高通量测序与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等。两个平台面向联盟内成员和行业内研究同行开放,目标是促进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作物种质创新、多控不育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种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成果转化方面主要体现如下:1)玉米新品种的示范推广,2014年联盟共同示范推广的的玉米新品种有冠丰3、冠玉117、冠丰116、冠丰118、冠玉707、蠡玉37、京科968等,建立标准的位于不同生态区的百亩示范田20个,推广面积约达到1亿亩以上;2)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在京津唐地区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 6万多亩;此外对“青农8号”进行了推广示范,落实新品种“青农8号”的繁育基地0.8万亩,在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建立示范基地4处,1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917.26公斤,示范带动方平均亩产756.17公斤;750公斤以上的地块,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7.65%,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3.50%。3)园艺作物示范推广,自育茶菊、色素万寿菊、观赏绿化小菊品种6个以上;与美科尔集团合作,已经繁育菊花和色素万寿菊种苗1.8亿株;与市园林绿化局等合作,2014年在北京示范推广菊花和色素万寿菊面积6万多亩。

  3. 行业辐射活动

  联盟借助联合研发项目和公共技术平台,面向京外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从而增加行业辐射作用。行业服务方向为:1)农作物(玉米、水稻等)高效遗传转化服务;2)农作物转基因成分分子检测服务;3)农作物转基因生物安评技术外包服务;4)农作物指纹图谱构建和新品种真伪性、纯度分析服务;5)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服务;6)农作物重要基因的功能验证全方位服务。针对以上服务工作,已经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和合作。

  此外,联盟单位北京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利用自有平台,也积极开展对外技术辐射和服务,如:为常州西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观赏苗木组培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为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园林管理处提供抗除草剂台湾草选育技术服务;为浙江草莓种植大户提供脱毒草莓苗木生产技术服务;为河北承德个体经营业主提供天目琼花突变株组培快繁育苗技术服务;为京郊及河北农民提供菊花栽培管理,培训人员上百人;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局提供优异特色经济作物育苗及栽培种植试验技术指导。

  联盟在针对农业行业中提高农民的技术技能方面,也积极开展了各类辐射活动。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针对推广的玉米新品种,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20次,田间考察和现场指导18场次,直接培训农户和品种经销商2100人次。此外,在华东地区积极组织专家到不同稻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及水稻生育期的技术指导活动,现场解决问题,传播技术,为水稻生产增添后劲,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农技人员780人次,农民(包括种粮大户)1360人次;赠送《优质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和《水稻生产配套技术手册》等科技丛书350本,发放各类培训资料和技术明白纸5万份,现场技术指导88点/次,接受电话咨询800多人次。

  4. 宣传交流活动

  国内宣传交流:2014年7月,组织联盟内8家企业与国内7家著名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活动。8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纷纷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学习最新科研进展,开展深层次交流和合作,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式多样化,例如:(1)在研究项目、技术和材料上的合作;(2)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合作;(3)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高层次人才互相兼职等。

  国际宣传交流:2014年11月8日-22日,联盟秘书长万向元教授参加海淀区高端领军人才美国班,行程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线,途径芝加哥、波士顿和旧金山三个重要经济文化城市,参访了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等,分别就联盟的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所有权、源创新商业模式、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与产业实践、国际化战略及人力资源等专题,与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学习和交流;同时参访了全球知名企业:惠普、谷歌、英特尔等。2014年7月联盟理事魏建华研究员带领3名科研人员赴英国爱丁堡参加了第十六届欧洲生物技术大会,了解了国际生物技术最新进展情况,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并借机与部分专家探讨了未来可能合作的方向及内容等。此外,2014年联盟选派1名教授去美国普渡大学访问,选派1名副教授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研究。联盟理事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与瑞典Charlmers大学、英国Aston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5.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1)联盟成员间材料的交流和技术合作有待加强,应更深入的开展包括种质资源交换,联合选育,联合鉴定等多层次合作。

  (2)项目库需要尽快建立,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建立项目库,增加经费投入,加大重要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究,制定统一攻关目标,成立联盟项目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分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

  (3)运行经费有限,联盟除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项目支持外,需要拓展稳定的经费支持来源。

  二、2015年联盟工作要点

  1、生物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玉米、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及突破性新组合、新品种的培育。

  2、作物多控不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育种家和种业企业的玉米母本材料的不育化改造。

  3、植物分子医药农业:实现两种抗癌药物的在水稻中正确表达,开始小规模的纯化和中试生产试验。

  4、推动示范工程部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和应用。

  5、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行业信息、联盟成员及其科技成果和产品的宣传推广。

  6、开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实现联盟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科技成果、研发队伍、推广队伍、信息数据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在三地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