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2014年,我国夏收油菜籽产量1376万吨,折合油脂约450万吨,是我国国产第一大植物油,占国产植物油总量41%以上。每年生产菜籽蛋白饼粕约700万吨,也是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在我国油料、油脂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诸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4年油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突破油菜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战略性、共性关键技术瓶颈为目标,加强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对于推动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战略引领、技术带动和产业推进等重要作用。
一、 本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
1. 我国油菜品质达历史最好水平
2014年我国油菜品质创历史最好水平,呈现“两提高”、“双降低”的特点,即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
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油菜体系25个试验站所辖地区油菜籽双低达标率达76.43%,芥酸平均值为5.38%,硫甙平均值为33.77μmol/g饼,含油量平均值为42.99%,蛋白质平均值为24.71%。与前七年平均值相比,2014年油菜双低达标率高出13.98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记录;含油量高出平均值0.7个百分点,抗营养物质芥酸低于平均值2.41个百分点,硫甙低于平均值14.22μmol/g饼,蛋白质高出平均值0.61个百分点。
联盟针对当前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相继提出了“产油量倍增”的发展目标,及“三高五化,南扩北进、粮油兼丰、优质生态”的技术途径,对推动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 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开启油菜生产方式变革
针对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制约瓶颈,联盟理事长单位联合成员单位和其他油菜科研优势单位,围绕高产、高抗、高效和机械化目标,集成融合了品种、机械装备、植保、土壤肥料、栽培等5大领域的9项关键技术,建立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
采用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后,菜籽实际亩产可达210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5.5元(中双11号菜籽含油量达49%,其收购价格可比一般品种高10%以上)计算,每亩种植收入1155元。扣除机械、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每亩约425元、人工投入每亩60元(清沟排渍),每亩纯收益67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收益约755元,实现了“两高双增生产”(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和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专家一致认为,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了“两高双增生产、轻松快乐种田”,将使劳力繁重、效益低下的传统油菜种植方式告别历史,开启了我国油菜生产方式变革之门,将促进油菜生产实现“三高”(高产、高抗、高效)、“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从而大幅提高我国油菜生产水平,增强食用油自给能力。
3.联盟多项成果入选农业部主推品种和技术
联盟主持研发的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入选了2014年度农产品加工十大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果,该技术已在湖北、甘肃、河北、江西、湖南等省市十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联盟主持培养的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阳光2009、中农油6号等入选农业部2015年油料主导品种,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油菜主要灾害防控技术入选油菜生产主推技术。中双11号、阳光2009、中农油6号、中花16皆为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油料新品种。其中中双11号连续6年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适宜在江苏淮河以南、安徽淮河以南、浙江、上海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阳光2009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中农油6号区试适宜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以及长江下游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联盟主持研发集成研究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油菜主要灾害防控技术可有效节约耕种、收获等各环节的人工成本,确保油菜生产高产高效。其中油菜主要灾害防控技术包括“一促四防”抗灾技术、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封闭除草新技术、根肿病综合技术。
4.组织科企对接与技术培训会,助力油料加工产业升级
为强化联盟内部技术信息的沟通和对接,2014年油料加工技术培训暨科企对接会和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讨暨产学研对接会,通过技术发布、成果展示、投资洽谈和产业发展交流,现场签订对接协议14个,涉及油菜籽等油料的贮藏、油脂制备、饼粕蛋白高效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以联盟成员单位为主的湖北奥星、湖南盈成油脂、山东鲁花、中粮集团、中油宏大等20多家国内油菜加工代表性企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轻工大学、国家粮食局武汉设计院等11家科研单位参加了对接活动。
5. 加强联盟服务企业的深度和广度,技术、成果转移成果显著
联盟设立院士工作站,派出科技特派员4人,组织常年性技术专家组4个,足迹遍布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及西北地区,为80多个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0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本年度新增服务对象有中粮黄冈油脂有限公司等中粮集团10家企业和中纺荆州油脂有限公司等中纺集团4家企业。本年度对外转移重大技术成果20余项,合同总金额达9000多万元。
6.进一步升级了油菜产地化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油菜产地化加工技术体系,本年度,油菜加工战略联盟在农业部的支持下进一步升级了油料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将油菜脱皮(壳)、调香、低残油低温压榨和低温物理炼制工艺技术和装备组装集成,建成了日处理50吨的油菜脱皮(壳)、调质、低温压榨、油脂物理清洁精制中试生产线。优化了油料产地加工工艺技术方案和成套化装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传统工艺相比,加工成本降低40%以上,新产品附加值提高30%以上,加工增值率提高了20%以上。
7.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了解国内外油菜加工新动态加并建立联合实验室
为了掌握了国际油菜加工的研究动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加工技术,油菜加工战略联盟本年度派出了8人次赴德国、澳大利加拿大、新西兰等油菜加工与高值化利用的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引进了植物饼粕生物改良与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参加了美国油脂化学家年会,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理学院建立了脂质化学与营养联合实验室,与来访的加拿大签订了油菜饼粕利用方面的备忘录,上述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为提高我国油菜加工利用技术与联盟的服务水平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