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联盟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畜禽良种产业技术联盟在畜禽新品种自主培育、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重要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性别控制、胚胎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研发,申请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3项,获得国家畜禽资源委员审批品种1个,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在高产优质蛋鸡新品种选育方面,对5个配套系进行持续选育,其中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的“京粉2号”配套系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在鸡蛋品质风味的分子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筛选到导致鸡蛋鱼腥味的关键标记,开发了专用检测技术,并在联盟蛋种鸡企业的育种群中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逐步剔除该基因,显著提高了鸡蛋品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联盟单位通过合作创新,开发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关键技术,发展了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等一系列新的方法,建立了先进的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自2012年-2013年,已对全国28个种公牛站的1224头青年公牛进行了基因组遗传评估,选出491头青年公牛参与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使优秀公牛冷冻精液可全国范围推广使用,有力地促进了联盟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广东温氏集团、华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根据纯种杜洛克猪系谱,完成了参考群体构成个体的选择及相关性状表型数据库设计,构建了猪功能性状SNP遗传效应图谱,奠定了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基础。

  二、 年度总体发展情况

  1.创新活动。

  按照联盟协议约定,2013年畜禽良种产业联盟组织实施了8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联盟组织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联盟内自行组织项目7项。其中,联盟奶牛育种企业与大学合作项目“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构建与优化育种方案设计”的实施,旨在通过在北京和上海联合构建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并设计相应育种方案,加快企业实施种公牛基因组进程,提高选择准确性,提高联盟企业的竞争力。启动“剔除鸡蛋鱼腥味敏感基因技术开发与利用”项目,开发和利用检测鸡蛋鱼腥味的关键分子标记的技术体系,在联盟蛋种鸡企业的育种群中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逐步剔除该基因,从而有效提高鸡蛋品质。此外,联盟成员合作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科技项目26项,围绕联盟协议约定的任务,在畜禽新品种自主培育、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重要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创新。

  2.创新成效。

  通过联盟内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在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鸡蛋品质分子改良、重要经济性状分子标记开发、高产特色蛋鸡新品种培育、遗传缺陷基因检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通过了成果鉴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全国青年种公牛的遗传评定;1个粉壳蛋鸡新品种(京粉2号)通过国家审定,另外启动了白壳蛋鸡、节粮蛋鸡新品系的选育;奶牛蜘蛛腿综合症、凝血因子缺失、繁殖障碍等相关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与猪产仔数相关的分子标记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联盟蛋鸡育种企业,将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的粉壳蛋鸡、红壳蛋鸡、节粮蛋鸡、地方特色蛋鸡新品种,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一举扭转了国内蛋鸡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联盟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联盟内12家企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

  3.服务产业。

  联盟专家参与制定了《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路线图》。联盟成员积极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制作展板、展台,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利用种猪拍卖会平台展示最新猪育种成果,并着手将该模式在其它畜种中推广;利用国内外畜禽有关会议,新成果,提升技术支持畜禽育种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观摩、现场指导、远程视频会议等模式提高技术、成果的覆盖范围。

  为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整个产业更好发展,联盟与成员单位联合组织了2013暨第十二届中国蛋种鸡企业高层论坛;蛋品质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培训班;兼用牛育种技术培训研讨班;奶牛DHI专家研讨会;第十七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中国西部猪业论坛,中国西部鸭业论坛,中国西部鸡业论坛等9次会议、培训活动,有效促进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育种新技术交流,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辐射,扩大了联盟的知名度。

  为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地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2013年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企业培养培训高级技术人才150余人,在联盟组织下,大学及科研院所派遣35人次到企业培训学习,交流技术、方法、经验,巩固了产学研合作基础。

  4.组织管理经验。

  本联盟汇集了猪、鸡、牛、羊等不同畜种的育种企业,这些企业技术需求有一定差异,就此本联盟2013年理事会决定将成立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的工作组,以提高联盟合作的效率;同时联盟还成立了联络组,由各成员单位推荐一名人员组成,负责日常事务联系、信息定期交汇。

  5.联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建议。

  由于畜禽育种周期长、投入大、市场风险大,导致我国畜禽良种自主培育滞后,优良种畜进口依赖性大,企业效益普遍低,而育种本身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公益性,这一产业特点导致了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主要以政府项目为纽带。近年来虽然一些大型企业逐渐开始自主培育新品种,但从全行业看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经费投入参差不齐,因此联盟内的产学研合作大多是局部性的,联盟组织的技术开发合作集中在有较好技术开发基础的大型企业上。

  针对目前类似畜禽良种产业的低效益的农业行业,建立政府加强引导,同时加大支持,鼓励在联盟组织下开展合作创新。

  三、典型成果介绍

奶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发和应用

  基于基因组高密度遗传标记的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兴起的动物育种新技术。特别在奶牛育种中,基因组选择技术克服了传统优秀种公牛选育依赖后裔测定、世代间隔长的缺点,使青年公牛实现早期准确选择,育种效率提高近一倍。世界奶业发达国家自2008年起均已大规模实际应用该育种技术。

  联盟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因组选择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掌握了关键技术,发展了育种值估计等一系列新的方法,建立了高密度SNP效应估计和基因组育种计算分析平台。同时与联盟内的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奶牛中心等企业合作,组建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该参考群由6000头母牛和400头公牛组成,其中母牛来自北京和上海地区奶牛群体,共51个公牛家系,分布在50个牛场,公牛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天津、黑龙江等地的22个公牛站。根据我国奶牛育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荷斯坦牛中进行基因组选择实施方案。构建了结合基因组育种值和传统育种值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以及结合基因组育种值和系谱指数的基因组总性能系谱指数(GTPPI),可分别用于验证公牛的再评估和青年公牛的选择。2012年~2013年,利用建立的技术平台,已对全国28个种公牛站的1224头青年公牛进行了基因组遗传评估,选出491头青年公牛参与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使优秀公牛冷冻精液可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促进了优秀基因的快速传递,缩短了我国奶牛育种世代间隔和育种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益,缩小了与国际间的差距。

2014-03-17_100754.jpg

奶牛基因组选择原理示意图

2014-03-17_100851.jpg

奶牛基因组50000个遗传标记的遗传效应估计结果

  四、年度大事记

  1月,联盟自行组织的合作开发项目“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构建与优化育种方案设计”、“剔除鸡蛋鱼腥味敏感基因技术开发与利用”相继启动,标志着联盟围绕产业重要技术需求开展合作创新迈出重要一步。

  2月,联盟成员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紧密合作,历时六年培育而成的蛋鸡品种——京粉2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加快了我国蛋鸡品种国产化进程。

  9月,依托联盟成员单位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建设的“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为联盟产学研合作新的里程碑。

  12月,由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京白1号”及“农大5号”蛋种鸡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立项,联盟企业启动新一阶段的特色高效蛋鸡新品种选育进程。

  五、 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行联盟理事会换届工作及增补联盟成员单位;

  2、开展“十三五”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

  3、积极组织联盟成员单位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4、进一步加强与联盟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保障信息畅通;

  5、做好联盟对外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