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 联盟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创新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进行新型生产设备、新菌种选育、新产品和产品的高附加值化开发,形成新型畜禽粪便生物接力脱水技术、条垛式堆肥发酵技术、液体菌种高密度发酵技术等产业化技术,建立条垛式快速发酵工艺、低温球状造粒工艺、高含水量腐熟物料粉碎工艺等,创制新型有机类肥料产品7个,并开展了新型肥料生物效应和配套施用技术研究,生物有机肥附加值提高80%以上,在全国26个省市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培训农民和种植大户3000多人次。联盟对成员单位进行分级筛选,骨干企业精筛到26家,创建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行业提供公共研发平台,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二、年度总体发展情况

  1、 创新活动

  联盟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首批启动项目“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拨经费3963万元,配套经费5000万元。除了承担国家和政府项目,联盟通过采集成员单位的共性技术与难点技术信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优势,组织课题研究进行攻关。

  联盟积极促进成员单位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由联盟同意组织,按各单位优势及其需求进行分工,已经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团队,科研人员会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联盟组织共建科研平台,2013年10月国家“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 2013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

  2、 创新成效

  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关注利用堆肥技术研究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生产配方和工艺、研制拮抗土传病害、促生的生物有机肥料产品和工艺,共获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30余项,突破了10多项产业化关键技术,为有机类肥料的产业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联盟组织成员单位认真讨论,在充分了解成员单位的需求,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标准、技术规范等10余项,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有效规范了市场,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联盟通过产学研创新合作,集合各成员的单位的优势,避免了重复研发、节约了研发成本,并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服务产业

  3.1 联盟组织制定产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联盟组织成员单位研讨行业发展路线,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吸收采纳各成员意见,形成《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产业技术路线等;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法等方法对行业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调查,制定《功能型生物有机肥产业链研究方案报告》,指导联盟内生物有机肥产业的发展。

  3.2 联盟定期组织展览、学术会议等专业化服务

  联盟每年会组织成员参加国际、国内的行业展销会,2011年3月组织15家单位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东部农资交易会暨肥料、农药、专题展示订货会”;2012年9月组织3家研究机构和11家企业的30余人参加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013年4月带领9家企业的30余人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

  联盟每年组织较为大型的学术研讨会,为成员单位之间提供技术和研发上的交流。2012年10月在江阴主办“第一届全国耕地质量提升暨第五届中国有机类肥料大会”。

  联盟秘书处组织人员对国际、国内有机类肥料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网站、邮件发送给成员单位;2010-2013年间,举行技术咨询、推广培训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3 联盟组织人才交流和培养

  联盟已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成立技术专家库,定期举行联盟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种植大户会议,针对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难点技术进行培训和技术观摩;联盟成员近三年培养硕士以上人才80余人,行业高级技术人员300余人,各地农技推广人员100余人,专项技术人才100余人。

  3.4 联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广与示范

  联盟企业已技术营为基本策略,建立了产品推广服务队伍和技术营销销售队伍,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培训科技示范大户、引导农民使用高新技术产品进行推广,目前已经在海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24个省市进行示范推广,累计示范推广点达1218个,应用面积4177.10万亩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组织管理经验

  联盟决策机构包括理事会、专家委员会,联盟理事会为联盟的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为联盟理事会的咨询机构。联盟决策机构运行良好,自成立以来,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会议,在决策过程中征求采纳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和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的避免了分歧和冲突。

  联盟执行机构为联盟秘书处(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完善秘书处工作制度,实现工作人员专职化,现有专职人员6名,办公场所120平方米,年均办公经费85万元,经费主要来自于联盟会费。秘书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主要负责执行联盟理事会决议,进行联盟日常事务管理,与联盟单位日常信息沟通交流,保障了与成员单位的及时沟通,是联盟对外交流的主体。

  联盟自成立以来逐步制定完善了保障联盟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工作制度》,《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管理制度》,《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费管理制度》,《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管理制度》,《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各成员单位能够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在存在分歧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调解,并有法律事务相关人员进行调解服务。

  5、 联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建议

  主要问题:

  1)由于产业的自身特点,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分布、数量以及可收集集中程度制约了联盟企业单位的生产规模,一般情况都比较小,成员所提交的经费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联盟的许多活动的开展;

  2)不同成员单位之间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培训时有的企业需要,有的企业不需要,增加了培训难度;

  3)联盟组建前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不够,多数关键技术还在研究过程中,尚没有进行推广转化。

  政策建议:

  1)逐步落实联盟的社团法人地位;

  2)增加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联盟的支持。

  三、典型成果介绍

  成果1:条垛式快速堆肥发酵工艺(以猪粪为例)

  1、猪粪原料调节预处理

2014-03-11_114319.jpg

  2、处理后建堆发酵

2014-03-11_114447.jpg

  3、条垛式快速发酵翻抛调节

  4、条垛式快速发酵温度调控

2014-03-11_114539.jpg

  5、腐熟物料后熟调节

 

2014-03-11_114820.jpg

 

  6、腐熟有机肥的产品化、商业化

2014-03-11_114913.jpg

  该工艺主要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阴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使用该工艺,把新鲜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含水量调整到65-60%,通过调理剂把发酵物料调整到疏松状态,为固体有机废弃物腐熟菌种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在建堆后,一般情况下24-36小时温度上升到50度,48-56小时上升到60度。一般情况下堆温上升到60度,并维持2-3天后开始翻堆,提高了堆肥发酵腐熟速度、保证了菌种发挥作用。

  该工艺所生产的腐熟有机肥可以进入二次固体发酵生产线,通过添加各类功能菌种,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开发成为功能型生物有机肥;或进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进行造粒,成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或通过精致有机肥生产线,包装后,直接投入市场。

  该生产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省了有机类肥料企业的场地、设备、劳动力的投入,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升级和改造空间,深受企业的欢迎,已经在联盟内企业进行示范推广。

  四、 联盟大事记

  1、2013年4月16-17日 联盟组织骨干单位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第十届中原肥料(农资)产品交易暨信息交流会也同时同地召开。

  2、2013年10月8日,“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 2013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

  3、2013年12月7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年度总结会在江苏宜兴召开。

  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