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联盟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缓控释肥联盟在缓控释新材料、缓控释肥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缓控释肥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发,研制了物理化学双控型缓控释材料、天然高分子控释材料、农作物秸秆液化制备的缓控释材料等新型包膜材料;开发了三塔式连续包衣设备,树脂包膜工艺关键环节得到了大幅优化提升,脲醛缓释复合肥料已形成完善的工艺包,并在多地实现产业化;开展了“同步营养”等应用技术研究,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推广,特别是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种肥同播”方式,可实现节本增效150-200元/亩,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本年度投入种肥同播机械15000余台,大大促进了缓控释肥的推广进度。

  本年度联盟完成省级成果鉴定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在国际标委会立项《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目前正在研制过程中,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大大提高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年度总体发展情况

  1.创新活动。包括按照协议约定落实的创新任务与落实经费;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开展的合作创新;共享的科技资源;形成的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

  本年度联盟进行中的合作创新项目4项,完成的合作创新项目1项,政府财政经费投入341万元,联盟合作研发经费投入3574万元;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政府项目2项,其中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拨经费3963万元,配套经费5000万元,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精准施肥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国拨经费1000万元,配套经费3310万元; 本年度增加的共享大型仪器设备48台(套),共享大型仪器设备为成员企业服务4320机时;共建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平台2个: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

  2.创新成效。包括突破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及水平;获得的专利、成果与奖励;形成的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

  2013年度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共获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20余项,突破了10多项产业化关键技术、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技术、高效应用技术,为缓控释肥的产业化及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本年度在项目合作创新中,新申请与联盟目标任务密切相关的发明专利7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4项,完成省级成果鉴定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大力宣贯联盟完成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缓释/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期及释放率的快速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并于2013年3月份在国际标委会立项《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目前正在组织联盟成员研制过程中,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大大提高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避免了重复研发,节约了研发成本,总体降低成本约30%;通过连续化智能设备的研制与应用,降低成本10%,产出效率提高40-50%;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直接在企业进行放大,缩短了研究周期;通过缓控释肥推广,氮肥利用率提高50%以上,大多数作物一般增产在10-25%,节约化肥投入3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氮素总损失率降低15-2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面源污染,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服务产业。包括制定的产业规划;为成员单位或行业提供的展览、咨询、测试、设计、学术交流等行业服务情况;人才交流培养情况;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广与示范情况等;

  2013年在产业规划方面,完成科技部农村司要求的《树脂包膜缓控释肥产业创新链研究》报告,完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化强国战略研究报告》中复合肥料报告部分,并组织联盟专家研究、修订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

  2013年3月,联合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召开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会议参会者近千人;2013年6月,联盟联合其它单位组织召开第六届国际缓控释肥发展高层论坛,参会人员300余人,系统探讨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联盟常设机构组织人员对国内外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信息进行跟踪和收集整理,定期发送给各成员单位,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组织联盟专家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大规模技术服务。

  联盟本年度培养硕士以上人才(获得学位)31人,且联盟内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化研究环境和实习基地;组织科研人员7人到企业兼职技术研发指导人员。

  2013年度技术转移4项,实现直接受益850万元;通过技术转移,在安徽长丰、河南驻马店、辽宁铁岭、广东英德、山东泰安、湖南岳阳、北京顺义、山东烟台、安徽合肥等地进行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投产,部分项目仍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一是增加了缓控释肥的产能,二是减少了运输半径、降低了成本,这将为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组织管理经验。包括联盟在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措施;运行管理制度等。

  联盟执行机构秘书处运转良好,联盟秘书处2名专职人员,办公场所30平米,办公经费由联盟理事长单位足额保障,年办公经费约16万元,联盟秘书处人员主要负责各成员间联系沟通、日常管理、行业信息收集分析、参与组织学术会议等。

  联盟各项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包括《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机构工作办法》,《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管理制度》,《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财务管理办法》,《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各成员基本均能够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在存在分歧时,联盟尽量自行调解,联盟理事长单位法律事务部相关人员兼职为调解进行服务。

  5.联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建议。

  存在问题:(1)联盟涉及的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还很小,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吸收更多缓控释肥企业及部分上游企业加入联盟,除联合自主创新以外,还要完善产业创新链,实施联合拓展市场的职能,以扩大市场份额。(2)如何使目前联盟内目前成员之间相对单一的合作向大规模成员的系统创新是摆在联盟面前的一个问题。

  建议:(1)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持续性,对符合要求的联盟,继续给予直接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绿色通道”,委托其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可有效的避免重复研发,达到资源及力量的有效集中。(2)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环境,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和模式,不定期组织试点联盟召开工作座谈会,交流推动联盟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各联盟能够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三、典型成果介绍

  典型成果1:作物-缓控释肥同步营养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缓控释肥产业联盟

  缓控释肥联盟为了解决作物养分吸收规律和缓控释肥释放规律吻合度低的难题,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5种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在土壤-肥料-作物体系中系统的开展了肥料养分释放、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养分吸收的动态变化研究,得到了25个数据模型,使作物专用控释肥料氮释放规律与作物氮吸收规律基本同步,两者相关性的拟合度可达0.78-0.95(决定系数),并依据试验结果目前已开发了基于气候、土壤、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专用肥养分释放规律的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把同步营养技术和机械化施肥技术相结合,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联合农业机械公司研发了玉米、小麦等作物施肥精量播种机和小麦宽幅种肥同播机系列产品,一次性完成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 形成了“种肥同播”的示范推广模式,该技术可实现节省用工1-2个/亩,节约成本100-150元/亩,增产10-30%,提高肥料利用率15-20%,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2013年度联盟投入作物施肥精量播种机约15000余台,调动社会作物施肥精量播种机约20000台,培训机播手20000人次,大大促进了缓控释肥产品的推广进度。

2014-03-07_153525.jpg

联合农业机械设备单位开发的作物施肥精量播种机

2014-03-07_153620.jpg

联盟组织专家对种肥同播技术的机播手进行统一培训

2014-03-07_153710.jpg

种肥同播机田间作业,节省用工,提高劳动效率

  典型成果2: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研究-缓控释肥产业联盟

  为了摸清缓控释肥和传统化肥在环境影响方面的不同,缓控释肥产业联盟以太湖流域为重点研究区域,对缓控释肥环境评价的技术和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创新了15N尿素造粒和树脂包膜方法,利用同位素包膜和示踪技术,采用国际通用的通气箱法原位测定了NH3挥发,采用改进的径流管法(添加电磁流量计装置,改进的径流溶液收集装置)采集径流水样中的不同形态氮,采用改进的埋管法(原状土柱渗漏水量计量设施)采集不同深度渗漏水样,测定不同形态氮量的损失,经过研究明确了控释氮素在土壤、作物、水和大气循环中的分布状况,构建了缓控释肥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该技术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

  缓控释肥可有效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降低肥料养分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可使氮素利用率提高2-13个百分点,氮素总损失降低5-2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稻田肥料氮的NH3挥发(3%~18%)、N2O排放(40%~60%)、径流损失(15-27%)和淋洗损失(10-16%),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03-07_153755.jpg

15N尿素造粒和制备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技术研究

2014-03-07_153850.jpg

电磁流量计计量灌溉水和径流水量

2014-03-07_154035.jpg

渗漏计直接测定稻季田面水下渗量

2014-03-07_154115.jpg

大型原状土柱渗漏水量计量设施

  四、 年度大事记

  1月,以联盟理事长单位为主体,联盟成员产学研合作单位协同创新为基础的“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月, 在联盟的呼吁和推动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将“启动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列入其中。

  3月,由联盟发起、联盟内主要专家为起草人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委会立项,联盟理事长于8月赴美中参加国际标准化委员会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专家会议。

  3月,联盟联合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2013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参会人员900余人。

  6月,联盟联合其它单位组织召开第六届国际缓控释肥发展高层论坛,参会人员300余人。

  11月,通过联盟合作创新项目完成的“一种腐植酸包膜控释肥”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