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在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行业组织支持下,在联盟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联盟咨询专家委员会、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作用,在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以实现“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促进实施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活动与技术扩散,推动共性技术应用”为目标,坚持“搭建平台、支撑产业、服务成员、创新共赢、奉献价值”的精神,在研究制定行业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组织策划和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研制开发重大典型产品方面,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与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以及推动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推进了联盟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联盟发展得到了科技部、社会以及媒体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成员单位的认可,在科技部评估中被评为A级,位列56家试点联盟第三位,农业领域试点联盟第一位。
随着国家推进四化同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不断推进联盟建设,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联盟面临巨大挑战,任务艰巨,更要有所作为。
一、2013年以来联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统筹组织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谋划“十三五”。
1、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多功能优先主题评估调研。
组织行业相关大学、院所、企业,开展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评估研究”,总结了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优先主题6大重点方向的科技规划、科研支持、取得进展、经验,提出了优先主题实施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和下一步部署重点。
2、组织开展了农业领域先进装备制造前沿技术预测研究。
依托联盟开展相关工作,成立了以罗锡文院士牵头,中国农机院、中国农大、江苏大学、吉林大学、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等单位11位专家组成的预测专家组,考虑“产、学、研、用、管”各方面提出了30位网络调研专家,选择了10项在用先进适用技术并开展了调查。以全面支撑农业产业为横向坐标、贯穿生产环节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为纵向坐标,围绕先进制造、农用机器人、农用航空、区域性和专业性装备为结构性调整,明确了11项主要技术方向,以研究方向为单元成立了11个技术预测研究小组。结合全国农机企业、院所及高校,调研区域需求;结合重大项目实施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新任务;结合专业研讨提出新的前沿方向,分析了技术竞争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初步完成了《国内外技术竞争综合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技术需求报告》,全面分析了重点技术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需求,初步提出未来5~10年我国农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领域和技术方向重点,为“十三五”科技规划做好前期研究铺垫。
3、组织开展科技发展、产业政策等战略研究。
开展了农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开展了大功率拖拉机、收获机械、田间作业机具、精量植保机械、节水灌溉机械、育种机械等重大装备技术以及农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方向;编撰出版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农业机械》一书。
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农机延寿材料研究”等研究,参加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等单位开展了工信部“农业装备自主化发展研究”。组织开展了“北京农科城现代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研究”。
为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提交“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报告”、“农业装备产业链创新链研究报告”、“北京农科城现代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研究报告”等,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推进了产业技术创新
1、组织策划了“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在联盟前期组织编制的《科技部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框架下,组织策划了2014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参与“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征集和立项等工作。
2、全面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研究任务和目标。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由联盟组织实施,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等12个牵头单位,以及技术特色资源相对集中、生产制造优势突出的28家任务团队单位及55家协作单位,共8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实施。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和目标,目前已部署审计验收工作,计划于今年3月底完成课题验收,并在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期间展示重大成果。
3、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中期检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实施,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方宪法作为项目首席专家。自2012年启动实施,相关技术产品领域的57家主要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投入400多名相关领域优势人才参与项目研发。2013年5月~6月,在科技部农村司、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主题专家组的安排下,联盟组织完成了项目所有课题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项目于2013年9月整体通过了科技部检查评估。
(三)积极推进多层次协同创新,凝聚形成了以联盟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积极支持和推进成员单位建立创新平台。
积极支持湖南农业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建设“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与中国农机院共建“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汇集行业优势科技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与黑龙江、山东、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食品装备、农业物联网、农业航空等专业联盟开展技术研究、标准化和试验应用合作。
2、统筹项目、人才、基地,推进协同创新。
围绕重大重点项目实施,以联盟为核心,聚集了200多家单位、2000多位科研人员,培育形成了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在“十一五”、“十二五”项目实施基础上,中国农机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形成的“收获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3、加强与其他创新平台的协作。
与“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协作,推进以联盟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平台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积极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共建共享
1、积极推动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
一是开放基金重点支持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基础技术研究。第一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支持了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盟成员单位,项目于2013年完成了验收,在面向产业发展的旱作移栽机械、高效喷灌、精量植保等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联盟的要求,面向所有成员单位征集需求,16家成员单位共提交了75项申请,占申请总量的92%,目前已评审完毕。
二是推进重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大型的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条件,已接待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成员单位来访参观和开展项目研究。开展了成员单位平台和重大仪器设备调查,形成了联盟重大仪器设备、研发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单位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
2、着力建设好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自2011年批复依托中国农机院建设,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吉林农机院、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盟其他成员单位是合作建设单位。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改造,正在进行试验系统安装、调试等,将于2014年全面完成。
建设完成后,国家工程实验室将重点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田间作业和粮食收获机械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制约瓶颈,开展植株与秸秆物理机械物理机械特性试验检测、农作物种子数控干燥、精密播种和栽插、多功能联合收割过程检测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装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为促进主要农机生产企业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供重要支撑,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工程化装备技术研发基地。工程实验室同时也将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依托工程实验室产、学、研综合优势,构建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成为国内外农业机械工程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实验研究的基地,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和提升农业生产机械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积极组织重大行业活动
1、积极组织促进行业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
2013年6月29日,组织召开2013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全国47家农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参会,汇聚全国农机科研院所区位特色优势,促进丘陵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全面、均衡发展。2013年10月26-28日,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及成果展示交流会”,全国共38家行业产学研单位参加,展示和推介科技成果,进行人才供需现场对接等。
2、组织促进行业重大技术交流活动。
2013年1月11日,联盟组织召开了“20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业应用交流研讨会”,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3年2月1日,组织召开了“城市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论坛”,与各方专家探讨人、畜、环境健康安全,推动城市农业适应城市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工程技术发展问题。2013年5月14日,联盟与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施药机械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加快施药机械创新、减少农药施药量开展学术交流。
3、积极组织推进联盟交流。
2013年5月17日,与木竹、饲料、农作物种业等三家联盟共同举办了“首届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联席会议”,加强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与交流,推动联盟共同发展,农业领域21家试点联盟参加会议,联盟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3年12月1日,组织召开了“2013年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研究推进会”,研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的有机发展思路和建议。联盟汇报了推动农业装备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思路和任务。2013年10月12日,联盟应邀参加了科技部创新办举办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政策培训,向科技部试点联盟介绍了自身发展及实践探索深化产学研结合情况。
(六)初步形成了联盟技术标准机制。
依托联盟组织实施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推进联盟技术标准研制,制定了联盟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在农机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以及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变量免耕播种机、高地隙植保机械等重大产品技术方面推进联盟技术标准研制、发布等工作,联盟技术标准代表行业先进技术应用成果,将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的重要来源,成为企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为重大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七)积极做好宣传等工作
积极争取地方支持。成为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会”的成员,参与了促进会及中关村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联盟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为深化联盟管理、促进联盟健康运行提供借鉴。加入到北京市科委成立的联盟标准化工作组、联盟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组、联盟国际化发展工作组、项目对接服务组,借助科委搭建的服务于联盟工作的平台,推动联盟的发展。积极争取北京市科委对联盟工作的支持,获得北京市科委创新环境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促进联盟自身发展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依托联盟网站开展联盟宣传。运行好联盟网站,开展联盟对外宣传工作,及时发布联盟动态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进展。为进一步推进联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形成的重大成果的开放共享,在联盟网站上建立了项目成果管理系统,逐步将联盟网站打造成为联盟信息平台、成员单位交流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深化联盟管理。
根据联盟运行和形势发展,不断完善联盟理事会、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的运行和工作制度。筹备开展联盟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事宜,根据联盟协议,今年联盟第二届理事会任期届满,联盟秘书处将根据工作安排,启动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换届以及新增成员单位遴选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联盟研发基金筹集和使用办法,部署新一轮联盟研发基金筹集和项目部署等相关工作。研究实施“农业装备2030中青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争取条件实施一批面向中青年创新人才的定向支持项目。
2、组织实施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
根据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总结验收工作;组织实施好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重大项目。
3、开展“十三五”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
组织完成好农业领域先进装备制造技术预测,进一步围绕农业和农村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环境保护与生产协同和城镇化发展要求,研究提出农业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发展需求,深入研究主要技术方向发展重点和任务,瞄准未来5~10年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提出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和关键技术选择。在技术预测基础上,组织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
4、积极推进农业装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组织构建农业装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贯通科学研究、工程研发、产业化全程一体化,系统地、持续地支持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和重大技术产品产学研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