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向科技部申请成立“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住宅联盟”);2012年4月28日,“住宅联盟”获批成为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单位;2012年7月11日,“住宅联盟”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住宅联盟”的秘书处单位,开始了住宅联盟的试点运营。
住宅联盟是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住宅科技产业相关开发建设单位、研发单位、高等院校、部品生产企业以及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企业构成,以共同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自愿组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全国性的行业合作组织。
住宅联盟宗旨:以“凝聚产业力量,创新住宅科技”为宗旨。
住宅联盟任务:(一)制定住宅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划和技术创新目标;(二)制定并推广相关的联盟技术标准与规范;(三)在社区模式、居住性能、设计建造、能源效率、实验检测等方向,针对行业共性与关键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住宅产业发展关键性技术瓶颈:(四)促进联盟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共同投入、利益共享机制,降低企业科技投入风险,提高企业科技投入的效益;(五)促进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形成良好互动,促进产业链内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以研究开发为龙头、工程应用为支柱、实验检测为基础、部品认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住宅联盟创新目标:
一、完善运营机制
住宅联盟下设的理事会、专家委员会、项目管理中心、秘书处等机构运行正常,并配置了专职人员和专职办公场地。联盟理事会由首批51家缔约方组成,有开发建设单位、研发单位、高等院校、部品生产企业以及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企业;专家委员会由业内权威专家组成,负责为理事会的决策提供咨询,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评审、验收;项目管理中心和秘书处负责提出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规划;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联盟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组织协调;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和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
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高了联盟的运行效率,体现在以下方面工作:1、组织申报项目。积极成功组织联盟成员向科技部、住建部以及北京市申报一系列科研项目,如《城镇住宅建设BIM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示范》、《社区适老性规划、建筑设计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型装配式围护结构和内装修技术研究与示范》、《城镇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及低碳设计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与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北京市宜居型住宅产业化信息交换标准与一站式交易平台搭建》等等;2、主办国际会议。为扩大住宅联盟的国际影响力和引导行业主导方向,作为主办方之一成功主办大型国际会议——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3、发展联盟成员。为增强联盟服务住宅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发展有积极性的大型企业进入联盟,如正在发展的联盟成员单位有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方利民预制建筑集团、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4、完善各项制度。“住宅联盟”秘书处通过不断向兄弟联盟学习,完善现有住宅联盟制度,如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和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等。
在运营机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的运行模式。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示范性工程项目是住宅联盟开展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和重要依托,目前住宅联盟实施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采用了两种运行模式:
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住宅联盟向科技部申报国家科技项目时,组织具有相关意向的成员单位向联盟提交项目申请。通过公平竞争,联盟专家委员会择优选取参与单位,分工承担项目任务,实现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达到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并合理界定知识产权划分。
在示范性工程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委托方向住宅联盟进行项目委托后,由联盟秘书处组织联盟内相关领域专家就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基础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形成项目考察报告提交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根据项目考察报告和委托方要求,研究确定项目执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该方案交由项目委托方认可后,由联盟专家委员会根据公平公开、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机制和优先利用联盟内部资源的基本原则,择优选取承担项目任务的联盟成员;项目完成后,由联盟专家委员会按项目委托方的要求进行评审和验收。联盟将根据共同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各方的知识产权与任务划分,合理进行利益分配。
二、技术创新的进展
住宅联盟不同于学会或协会,是以住宅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部件、工业化建造、数字化运营为目标,联合具有住宅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的大型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品企业和知识产权转移服务机构等全产业链,针对住宅性能、能源效率、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开展住宅科技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住宅联盟取得了较大成效,承担了科技部、住建部和北京市科委等一系列课题,对解决住宅科技产业创新中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城镇住宅建设BIM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示范》的研究中,制定面向中国城镇住宅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对象分类体系标准。采用建设过程模型理论,满足住宅全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定义、采集与开发利用需求,实现住宅和建成环境语义信息的参数化驱动,整合并开发城镇住宅建设相关材料、部品、功能模块、标准户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更新传统住宅设计技术和建造工艺。
在《社区适老性规划、建筑设计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中,建立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建设提供前瞻性的功能预期和技术指导,填补国内空白。健全社区养老设施级配指标,通过事故预防和应急技术研究,实现从事后保障型设施向事前预防型设施转变。利用足尺实验(体验)、BIM模型等研究手段,研发适宜中小套型的适老性设计技术,解决当前最大量、最迫切的老年居住问题。跨行业技术研发,建立产品数据库及选用手册,重点针对担架电梯、在宅事故监控、整体卫生间等关键产品进行研发。
在《新型装配式围护结构和内装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适合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作业的围护结构墙板尺寸规格系列及新产品,围护体系的装配连接技术、建造技术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围护结构的标准化和装配化。针对保障性住房户型小、功能全和空间紧凑的特点,开发出适合装配式内装修的新产品,构建住宅装配式内装修体系的模数系列和产品及其配套建筑产品尺寸规格系列,实现日常管理、维修、更替的简易性和方便性。并通过对装配式内装修进行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分析研究,提出成本适宜我国住房保障条件的内装修体系。
在《城镇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及低碳设计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研究中,主要围绕城镇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建筑设计各阶段的碳排放控制设计技术等展开攻关,形成城镇建筑碳排放计量方法与基线;开发用于城镇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建筑设计各阶段的碳排放控制设计技术。
在《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与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中,率先进行建材型光伏构件共性技术研究,创新性的提出建材型光伏构件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和建材型光伏构件测试通用技术要求;建材型光伏构件共性技术不仅指导本课题产品的开发,而且为今后各种类型建材型光伏构件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突破光伏组件原有层压技术和封装工艺,实现蜂窝板、真空玻璃、FRP板基材与太阳电池结合的新型光伏构件。突破现有光伏组件单项检测技术,实现光伏构件(实验室/工程现场)建筑性能与电性能的同步测试。
在《构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系项目——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化设计系统建设专项工作》的研究中,专项成果形成了符合北京市特点的公共租赁住房指标体系,完成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成果以易于标准化、工业化为指导思想,提出基于标准化模块、标准化功能空间、标准户型设计及平面组合示例等三个层级的标准化设计成果。该专项成果的指导性和应用性将有利于规范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机制,推动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设备以及住宅产业化的全面实施,大大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在《住宅装配式内装标准化研究及产品开发应用》的研究中,通过内装一体化的集成设计,构建住宅装配式内装的空间模数系列,建立标准化的内装部品规格系列及拼贴规则,推动住宅内装向标准化和装配化发展。通过轻质隔墙、管线接口以及一体化的厨房卫生间配套建造工艺的研究以及产品开发,优化传统建造方式,实现标准化装配,增加内装空间功能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解决住宅内装装配化程度低、集成程度低、住宅成品化率低的技术瓶颈。
三、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产业发展的成效
科研成果转化是创新活动的具体体现,“住宅联盟”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产业发展的成效体现有如下方面:
1. 实验室建设
“住宅联盟”第一个共建实验室——住宅系统性能等比例实验塔落成,并于2012年11月4日对外开放服务。“住宅联盟”共建实验室对外开放是“住宅联盟”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具体体现。该实验塔总高度为122.9米,最高可以完成37层排水系统的所有相关实验,该塔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直接切入国际先进的建筑给排水研究领域,有望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研发差距。目前,该实验塔已完成系统及设备调试,可对联盟成员和社会各界开放服务,为提升我国住宅产品整体性能,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技术和住宅设备设施系统提供了开发实验平台。
2. 主办开发建筑大会
由“住宅联盟”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于2012年11月20日在京顺利召开。国际开放建筑大会是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CIB)w104执行组历年来的传统会议,至今已经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7届。 大会主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效建筑”,围绕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住宅和建筑;动态发展社会中的长效建筑;适应发展的长效医疗建筑;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肌理;灾后应急建筑——长效建筑的基础;填充体产业——长效建筑的关键;社会保障性住宅的变革共七个议题展开了生动的论坛演讲与交流。
本次大会交流的论文是从全球提交的100余份论文中,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审阅选择出的优秀论文60余篇,其中来自中国的论文占30%,海外论文占70%,所有入选论文已经结集,由香港大学出版。
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开放建筑国际会议,“住宅联盟”秘书处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通过主办类似会议和活动,把“强调建筑长效性的开放建筑”设计及建造理念引入中国。通过国内外建筑行业的交流,引导我国住宅领域的科技人员将产业化、工业化的设计及建造技术与工程建设相结合,提升住宅对城市功能、居住功能不断变化的适应性,创建和谐、绿色的人居环境。
3. 推动标准制定
住宅联盟从2010年至今推动标准制定10项,为促进住宅建设技术含量和功能质量的提高,提升我国住宅建设水平将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修订的《住宅设计规范》将在我国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每个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必备的技术规范,而且是相关开发、建设、管理人员的重要技术参考文件,甚至成为购房者和民事仲裁的参考文献,应用非常广泛。
4. 课题成果示范
将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促进住宅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住宅联盟”的宗旨。在《上海黄浦江中心段E18单元1-10地块项目智能化设计》项目中,采用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信息设施系统(ITSI)、安全技术防范系统(SPS)等智能化设计技术。在《清华大学环境能源楼后期改造》项目中,除了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外,还应用节约建筑材料和水资源、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小限度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进行智能控制、室内空气的健康化处理等技术。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1.住宅联盟内有部分成员单位对联盟开展的创新活动未能给予积极响应。对于这样的行为,住宅联盟秘书处将根据《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积分管理办法》给予处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将请其退出住宅联盟。
2.对住宅联盟专利池的建立和市场转化机制的理解不到位。住宅联盟将加强宣传,并积极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平台。
3.住宅联盟的组织管理效率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尽管住宅联盟秘书处在前期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联盟内全产业链的不同企业,需要联盟秘书处创新工作机制,更有效地整合联盟内的有效资源为住宅科技产业服务。
五、2013年重点工作计划
在“住宅联盟”今后一系列创新活动开展中,应通过该平台,积极引领联盟创新活动的开展,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影响力。
2013年,“住宅联盟”秘书处除了落实执行联盟章程和管理制度、通联联盟成员单位会议事务、联盟项目的协调和管理、组织联盟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受理联盟成员的加入申请,对申请单位资格进行审核、编辑出版“住宅联盟”简报、网站建设等等日常工作外, 2013年将以核心项目(标准、产业化项目、技术研讨、技术转移)作载体,开展战略合作和创新活动,如推进北京市公租房产业化技术发展、共建实验室建设中的标准制定,高层建筑设备开发、联盟专利池建设和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引进吸收先进国家的厨房、卫生间标准与技术;制定公租房模块建筑体系的标准及技术研发,以体现联盟在推动住宅科技进步中的促进作用,“住宅联盟”具体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第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北京市保障房产品标准化实施与“钢筋混凝土高空自动化建造工法”项目示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京建发[2012]331号文,发布《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一)》。用标准化公租房户型,以规范指导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房屋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住宅联盟”有关成员将重点研究公共租赁住房“产品”标准化及其建造方式工业化。研究对象为高层与超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政府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研发方向为钢筋混凝土高空自动化建造工法,探索工业化新途径。实现“三控一减排”目标,即“建安成本可控”、“工程质量可控”、“建设周期可控”和“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2. 拟定实施方式
课题研究和示范工程。
3. 拟达到的效果
形成标准工法和示范工程,承担标准化设计。
第二项重点工作:老年服务示范基地建设联合研究项目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老年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2. 拟定实施方式
各国老年建筑技术及服务体系研讨、示范项目建设、产业化推广。
3. 拟达到的效果
人口老龄化发展将为养老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与之对应的是现有养老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涉及投资、建设、运营、培训、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老年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通过基于老年公寓的集成创新技术研究和示范,目的是致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养老体系,以满足老人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为目标,以社会服务为己任,带动社会养老设施配置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包括餐饮娱乐、文化活动、交通旅游、医疗健康及日常生活协助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建立融合养老运营、医疗健康、老年金融、老年文化及旅游、老年用品等业务为一体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第三项重点工作:宜居型住宅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项目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通过宜居型住宅技术产业化全链条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信息集成及检索软件的研发,搭建宜居型住宅公共创新技术一站式交易平台;完成宜居型住宅工程技术标准化选型机制、及相应的创新产品认定体系的建立,并向用不同模式对不同类型宜居住宅重点工程进行推介;研发宜居型住宅创新技术市场价值评估系统,并利用平台对宜居型住宅创新技术贡献指数进行发布。
2. 拟定实施方式
课题研究并建立联盟运行管理体制和协作、开放、共享、服务的机制和技术平台。
3. 拟达到的效果
综合“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和住宅相关的技术方向,整合“住宅联盟”成员在住宅产业化方向的创新技术资源,通过研发、集成联盟协同攻关、优势资源配置、市场趋势引领等运行模式和服务工具,搭建宜居型住宅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从而系统改善宜居住宅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与产业化进程,完善从科研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交易机构到生产厂商的多元化创新技术增值服务价值链,实现住宅产业新型产业化服务模式的培育。
第四项重点工作: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培训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为提升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探索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政策,提升北京市住房保障人才队伍的能力,将举办“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二)住区规划与社区融合,包括保障性住房选址、密度、设施配套、社区融合及相关案例;(三)户型设计,不同居住功能空间的合理组织与设计理念,重点解读《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一)》;(四)建设质量控制与节能环保,重点讲解保障性住房质量控制关键节点与指标,绿色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等;(五)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2. 拟定实施方式
专家讲解、专题研讨、项目实地考察。
3. 拟达到的效果
我国正处于保障性住房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稳定的、专业的住房保障人才队伍,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队伍能力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的提升,将对全国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培训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当中所面临的规划、设计、节能、质量控制和产业化发展等技术问题,以及未来要面对的运营、维护与管理等问题,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政策的解析与实际案例的分析,力求全面提升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全行业、全链条从业人员的能力,使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运用技术支持政策的落地,严格把控保障性住房品质,保证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第五项重点工作:引进吸收德国先进国家的厨房、卫生间标准与技术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为谋求推进中国住宅厨房的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以及标准化进程,“住宅联盟” 秘书处将联络德国现代厨房协会(AMK),引进德国厨房、卫生间标准与技术。
2. 拟定实施方式
在联盟内召开有关德国厨房标准的学术会议,请德国现代厨房协会(AMK)的专家进行有关德国厨房、卫生间标准与技术的主题演讲,供联盟成员单位学习借鉴。
3. 拟达到的效果
经过学习借鉴,对统一外型装修尺寸(厨房用家具和设备等)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使我国的厨房标准的完善和进一步实现人性化的厨房设计。
第六项重点工作:高层建筑设备系统等比例实验标准编制
1. 拟开展工作内容
依托与万科合作建设的高层建筑设备系统研发基地和联盟共建实验室(万科建筑实验塔),针对高层建筑设备系统等比例实验,开展相关标准的编制。
2. 拟定实施方式
组织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开展高层建筑排水系统检测标准的编制。
3. 拟达到的效果
中国院首次牵头编制建筑排水系统相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