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总结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科技部首批建设的36家联盟之一,在国家科技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联盟理事会的领导下,深入调查研究茶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落实并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完善联盟秘书处工作职责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联盟共赢发展新机制。2011年,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开展。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
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全面启动,该项目由 “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及示范”、“茶叶质量安全与茶园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茶叶现代化加工与资源增值关键技术升级及新产品研发示范”三个课题组成,涵盖了整个茶产业链,包括茶树种植、生产、加工、茶叶深加工、茶叶机械等。共3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近200名科研人员参与了本项目研究。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茶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一批急需的新种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标准和新产品,增强我国茶产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支撑产业发展,实现茶农增收、产业增效,提升我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支撑区域产业发展。2011年成立了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该创新团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浙江大学、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等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组成。团队将针对浙江省茶产业存在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围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和新品种选育、绿茶标准化、省力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安全监测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和茶叶增值加工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4个主攻方向,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形成以团队带头人领衔的、以核心成员为主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学术民主的科学研究群体,为省级区域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积极吸纳盟员,拓展成员范围。联盟成立之初有成员单位43家,2011年初,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玉山县三山茶业有限公司向联盟秘书处提交了加入申请书和相关材料,根据联盟产业链建设的需要,经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体理事会会议审议及投票表决,吸收上述三家单位为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现联盟成员单位增至46家。
2.加强联盟秘书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推动联盟发展,完善联盟组织结构,根据联盟协议第十一条规定及联盟工作需要,在征求联盟有关单位的意见后,经联盟秘书长鲁成银同志提名,并报联盟理事会备案,联盟秘书处决定聘任:张正竹(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杨秀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副总经理)、熊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等4位同志为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处理秘书处日常事务和开展成员联络、服务工作。
3.编辑联盟工作简讯,加强盟员联系。为发挥联盟各成员单位的综合优势,及时了解联盟工作动态,2011年茶产业联盟秘书处编辑了《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简讯》2期,有效地促进了联盟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
4.配合试点联盟联络组工作。①2011年6月,联盟理事长陈直同志代表联盟在试点联盟健康发展交流座谈会上谈了两点体会:一是联盟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及利益机制3大机制建设;二是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应强化企业资金投资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各类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以税收管理、贷款贴息、配套资金等多种方式引导联盟的资金投入。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联盟健康发展。②2011年7月,联盟组织完成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情况调查;2011年9月,组织完成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技术标准工作情况调查问卷。两份调查及时报送试点联盟联络组。
(三)开展学术交流
名优茶鲜叶原料采摘难已严重影响了名优茶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和企业规模的做大做强,如何解决名优茶生产“用工荒”,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摆在茶人面前的一大难题。鉴于此,为积聚有志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各行业的智慧和力量,交流名优绿茶机采机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寻找通过产学研合作破解名优绿茶机采技术难题的途径与机制,2011年7月29日,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举办了“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研讨会”。此次会有来自浙江省科技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4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5位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通过充分研讨,与会单位均明确表示支持通过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名优茶机采机制协作组”,机采机制研究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应积极开展已具备条件的科研内容,为以后机采机制发展做好技术储备,并愿意就协作组合作机制展开进一步探讨。
(四)开展技术服务
在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举办标准化茶园生产关键技术培训活动18次,参加培训的人员累计达到2480人次。
二、取得的重要成绩
(一)突破了一批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①育成茶树新品种2个、高产、高氮绿肥新品种1个;
 ②获得了2个病毒杀虫剂的农药登记证;
③研制轻便式名优茶专用采茶机1台、碎茶堆积密度测定仪1台;
④完成了2 种茶食品的试制;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和软件著作登记1项
(二)获得了一批获奖成果
联盟成员单位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2011年度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其中“扁形和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与集成应用”荣获201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衢州市绿峰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联盟成员参加,项目针对我省名优绿茶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名优绿茶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与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不断凸显,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化是必由之路;二是随着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化的推进,加工设备不过关、加工工艺不规范,导致名优绿茶虽生产规模扩大,但质量明显下降。开展研究,研制出多套(台)新设备,产品质量优,均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有利于加快茶机产业的发展。项目成果在我省开化、新昌、武义、嵊州、松阳、安吉、诸暨、宁海、缙云、富阳等名优绿茶主产县广泛推广应用,取得间接经济效益27.5亿元。
三、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对联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开拓精神,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合作模式停留在项目为导向的合作阶段,而这种短期、不稳定、低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其实难以满足技术创新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2、联盟日常运行经费投入缺乏政策保障,导致联盟活动开展得不多,创新性、针对性、长效性的工作开展不强,应加大沟通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论坛、创新经验交流会等互动交流,将联盟成员关心的问题,上升为联盟工作重心,引导联盟的优势发挥。
四、2012年度工作设想
1、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协助地方策划茶叶农业成果转化工程专项等计划,组织联盟成员联合申报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等。
2、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决策制度,优化盟员结构。
3、进一步完善盟员沟通与交流机制。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技术交流和技术储备。加强盟员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成员单位需求帮扶活动,了解成员单位的急迫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主动开展联盟创新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