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总结
创新模式,深化合作,促进发展
——2012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产销高增长之后进入到转型升级、苦练内功、推进稳步前进的历史新时期,对技术发展产生巨大需求,为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围绕促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同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文件为联盟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2年3月科技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进一步明确了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支持,为联盟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上述背景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的指导下,在全体成员单位和伙伴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联盟顺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得到政府部门和行业的充分肯定。
下面就联盟2011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并提出2012年工作计划,请各单位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工作会议以来联盟工作的主要进展
过去的一年中,联盟的工作主要围绕组织建设、课题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平台搭建、技术交流等展开,具体如下。
(一)组织建设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平台的不断扩充,主要汽车企业及相关行业对轻量化技术的需求日益提升。按照科技部的有关要求和2010年联盟理事会的决议,2011年联盟首次决定扩大成员单位的数量。经联盟理事会批准,共吸收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和湖南大学等4个单位为联盟成员单位,并按照《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以下简称《联盟协议书》)有关规定完成了有关手续的办理工作。
同时,根据《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单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继续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选取承认《联盟协议书》、具有轻量化技术优势、能够为联盟工作目标实现提供技术支持且已经与联盟单位(包括成员单位和伙伴单位,下同)开展深度合作的机构成为伙伴单位。2011年共吸收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北京中材汽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9个单位成为联盟伙伴单位,联盟秘书处已分别与上述单位签署了《联盟伙伴单位协议书》。
2012年,首钢总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永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等8个单位提出了成为联盟伙伴单位的申请。目前已经通过联盟理事会审议,近期将完成有关协议的签署工作。
至此,联盟拥有16个成员单位,35个伙伴单位。
为做好联盟的工作,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进一步充实了秘书处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了联盟财务管理。联盟专家委成员也进行了补充,增补了林逸、冯美斌、陈强、羊军等4位专家,使专家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分工更加明确。
(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2011年8月,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汽车关键轻量化技术开发与整车的集成应用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计发【2011】351号)。12月,该项目下设6个课题分别与科技部签署了《课题任务书》,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科技部的批复,该项目总投资为5.35亿元,其中国拨9658万元。目前各课题正在按照计划进度要求有序推进,联盟专家组按照预定分工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和监督,具体情况如下。
课题攻关总体进展顺利。在签订《课题任务书》后,各课题先后召开了课题启动会,牵头单位分别与参加单位签署了《课题合作协议书》,明确了各单位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责任分工、进度要求和分阶段目标,多数课题进展顺利。2012年初,各课题牵头单位与联盟秘书处积极配合,完成了课题年度决算书的编制和年度课题执行情况报告等工作。在项目实施中,多数课题牵头单位做到了按照联盟秘书处要求及时上报课题进展情况,对课题间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联盟秘书处协调的工作也有较为明确的书面汇报。
中立机构积极发挥作用。在项目执行中,参与工作的研究机构和高校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中立地位优势,为联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实现课题间技术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大学对国外汽车参数化轻量化设计软件的引进消化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针对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的车身设计进行分析和优化计算。针对高强度钢热冲压成形技术开发的特点和应用难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浙江吉利集团、湖北永喆电力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工作,在热成形生产线的建设和热成形模具设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北方工业大学在三维辊压成形装备开发上完成了机构模拟和设备招标,控制系统开发,成型过程模拟分析等工作。
强化过程监督和协调。联盟专家委依据《联盟协议书》的有关规定承担起了项目实施监督和指导工作。结合联盟工作实际,联盟先后制定和下发了《课题进展定期汇报制度》和《联盟专家监督分工机制》,要求课题负责人按照季度向联盟秘书处汇报本课题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安排等。专家委根据专家的专业特点进行了分工,做到6个课题执行过程监督和检查责任到人,定期上报课题监督情况。从实施效果看,大部分专家认真负责,定期反馈监督情况及课题存在问题,对课题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看来,项目下设各课题的进展情况良好,但在进度执行、经费使用和管理、有效推进技术转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一阶段联盟项目管理工作将重点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
2010年7月,科技部决定启动依托联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探索,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被列入首批试点联盟,这一决定将有助于联盟加快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根据科技部意见,联盟于2011年初启动了实验室建设筹备工作,并在2011年5月联盟工作会议期间向联盟单位汇报了筹备进展情况。在此之后,联盟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参与建设单位的研发能力状况,听取专家委和部分联盟单位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联盟完成了《汽车轻量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出了《汽车轻量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建立了实验室建设筹备工作组。
2011年8月,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可行性论证会议”,以中国工程院钟掘院士为组长的论证专家组对依托汽车轻量化联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了积极肯定,对联盟在实验室运行机制方面的大胆探索表示了赞许,并提出完善建议。会后,筹备工作组根据论证会专家的意见对《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启动了实验室建设依托实体的注册工作。
2011年12月,实验室建设依托实体“国汽(北京)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量化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工商局获得名称核准。同月底,该公司“2011年股东会暨董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了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名单。
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得到了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截止目前,注册资金已经基本到位,预计2012年6月将完成注册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人员管理办法》等确保公司有效运行的相关制度编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根据《联盟协议书》的有关约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是联盟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盟单位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汽车轻量化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同时也对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一年中,在参与工作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汽车轻量化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编制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根据课题总体安排,汽车轻量化联盟将建成包括不少于20种轻量化关键零部件和不少于20种轻量化材料的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建设方案已经获得参与工作单位的认可,入库零件、材料的名称和内容已经基本确定,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吉利、奇瑞和长城等企业已经对提供入库典型轻量化零部件数据和样件事宜做出承诺,宝钢和西南铝已经对提供入库材料数据做出承诺,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相关制度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根据初步确定的数据库构架,该库将由6大子库构成,包括典型轻量化构件数据、典型轻量化材料数据、典型轻量化制造工艺库、汽车轻量化标准库、国内外重要汽车轻量化技术文献库和轻量化领域专家信息库。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联盟将继续将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做好数据库建设工作,同时鼓励联盟其他单位积极参与到数据库建设中来。
中汽学会于2011年2月下发了《关于启动汽车用钢技术规范制订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了36项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之后,其中16项技术规范被列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汽车关键轻量化技术开发与整车的集成应用》项目课题6“汽车轻量化共性应用技术平台建设”中。截止目前,在中汽学会材料分会的组织下,由东风汽车公司牵头编写的《汽车用冷轧钢板技术规范》和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牵头编写的《汽车用热镀锌钢板/钢带技术规范》等2项技术规范已经完成广泛征求意见工作,进入审定阶段,其他产品设计规范和检测规范制定工作也已全面铺开。2012年5月10日,中汽学会材料分会在重庆召开了《汽车轻量化测试方法技术规范推进会》,各技术规范编制单位的牵头单位汇报了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就工作难点和解决方案等编制工作细节进行了讨论,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了安排。
发展战略研究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联盟将其写入了在《联盟协议书》,并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做了重大安排。过去的一年中,联盟专家委员成员按分工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已形成《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跟踪研究报告》。此外,联盟还受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委托,派出调研组对我国汽车高强度钢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研究报告。联盟秘书处和专家委也已经就针对我国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其应用情况开展深度调研做出了安排,希望继续得到联盟单位的支持。
(五)技术交流和培训
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已经成为行业轻量化技术交流的盛会,“2011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在重庆成功举办。会议由联盟和中汽学会共同主办,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期间,联盟专家陈一龙、王登峰等介绍了国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和材料发展动态,长安等联盟单位介绍了各自在产品轻量化设计和新材料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最新进展。会议还邀请到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专家和陶氏化学、巴斯夫等国外著名企业代表介绍了他们在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在会议的成果展示区,许多联盟单位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展示了他们近年来在轻量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长安汽车公司展示了他们最新开发的轿车白车身,详细介绍了该车身材料应用情况。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收获颇丰。
在技术培训方面,“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CAE分析优化技术高级研修班”于2011年10月在重庆成功举办。此次培训活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汽学会联合主办,中汽学会车身分会和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培训重点围绕近年来联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轻量化设计分析方法以及同步工程等技术难题开展了专题培训和研讨,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一年中联盟先后与大众汽车公司的轻量化技术专家、多名国外高校轻量化技术领域的教授和国际汽车用钢联盟、国际钢铁协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与国际汽车用钢联盟就共同开展未来汽车轻量化潜力分析工作和商用车轻量化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交流活动的开展,对联盟了解世界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状况、确定未来工作思路十分有益。
(六)探索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过去的一年中,联盟进一步加强了扩大宣传和寻求政府支持方面的工作。
联盟和专家委的领导多次接受媒体的采访,联盟还多次派出人员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宣传我国在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扩大联盟的影响力,向社会传递汽车轻量化知识。在联盟的推动下,社会和政府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为建立有利于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联盟于2012年3月向发改委递交了《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状况》报告,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应用水平,就推动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在此之后,又与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有关领导就出台鼓励轻量化汽车产品消费政策有关事项进行了沟通,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营造有利于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为推动联盟标准在更大范围的实施,联盟积极参与到与国家标准委的协调工作中。在过去的一年中,联盟两次应邀参加了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络组(按照科技部要求,由第一批试点联盟单位共同发起建立的机构)举办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交流会”,推动将联盟标准进入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国家标准委已经就此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科技部相关部门也与国家质检总局就此进行了多次协调,如能实现,无疑将对联盟技术规范的定位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和社会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中汽学会将其列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2011》的专题研究内容,以《中国乘用车小型化和轻量化节能潜力研究》为题,以大量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轻量化技术水平的差距和实现轻量化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由中汽学会编辑的《中国汽车参考》是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服务于会员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为扩大联盟的影响,中汽学会决定将联盟列为2012年该刊的协办单位,留出固定版面传播汽车轻量化知识,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提出推动发展的建议。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联盟专家委和全体联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联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得到政府的肯定和行业的高度评价。联盟多次应邀参与科技部组织的关于科技管理制度改革的讨论,并做专题报告,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联盟的发展,表示愿意参与到联盟的工作中,但联盟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至今仍有一些联盟单位未能有机会参与到联盟项目中,联盟急需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项目管理和推动机制,联盟在争取下一阶段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方面仍需加强,在创新联盟运行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都将在联盟今后的工作中做出安排。
二、2012年度的工作设想
随着联盟单位的增加,联盟单位的组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商用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和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加入到联盟工作中,为联盟组织实施新的技术攻关项目和强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2012年的联盟工作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提升整合资源整合能力,探索项目管理新机制,同时要加强国家科技项目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技术交流、对外宣传渠道,夯实联盟发展基础,具体安排如下。
(一)整合联盟创新资源,加强平台建设
做好项目策划,创新项目组织模式。目前联盟专家委已经启动了下一阶段联盟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研究工作,今年联盟也将按照《联盟协议书》的有关规定启动新一轮的自立项目受理和确定工作。在确定项目安排后,联盟秘书处将根据专家意见和项目特点,整合联盟内外部资源,组织好项目,吸引更多的联盟单位参与到工作中来。同时要学习国外同类联盟在项目管理和推进的组织经验,探索建立适应联盟发展需要的项目组织模式。目前中信金属公司已经提出了开展双相钢商用车车轮研究的建议,联盟将以该项目为试点,有兴趣的联盟单位可以提出加入这一项目的申请,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扶植轻量化零部件产品的发展,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
协调多方资源,扩大资金筹措渠道。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联盟仍将继续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联盟项目的支持,尤其在前瞻技术研究、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方面,推动联盟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此同时,联盟也希望将在扩大经费来源渠道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充分发挥联盟、轻量化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三个机构的优势,吸引更多单位以研究者、投资者等不同身份参与的项目中。
加强信息沟通。从2012年起,联盟将指定专职人员负责《联盟简报》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内容也将从发布联盟工作动态扩展到对国内汽车轻量化工作状况、国外新技术和新动态的报道等方面,希望联盟单位给予积极继续给予支持,按照联盟秘书处要求定期报送本单位轻量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尤其是联盟项目的执行单位,更要做到及时上报项目进展,真正发挥联盟的创新平台作用,做到联盟内部信息的及时沟通。
积极推进数据库建设和技术规范编制。这两项工作既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内容,也是联盟的工作重点。在项目组织上,要求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单位必须按要求提供数据和实物,同时欢迎有兴趣的联盟单位共同参与。条件成熟时,在充分保障联盟权益和参与建设联盟单位权益的前提下,将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与联盟外单位的合作,丰富数据库内容,提高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水平。
(二)强化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执行监督,做好中期检查工作
2012年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汽车关键轻量化技术开发与整车的集成应用项目》执行的关键年。作为该项目的组织单位,联盟秘书处要求参与工作的各单位严格遵循科技部项目管理要求开展工作,联盟专家委将按照《联盟协议书》确定的工作职责承担起项目实施协调、监督、检查、验收和知识产权归属等事项的协调、调查等工作。
为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联盟秘书处和专家委将组成联合工作组,在2012年6-7月间前往各课题执行单位进行项目实施情况调研和督导,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各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0-11月还将协同科技部有关部门领导对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单位在5月底前完成工作自查,重点是计划进度执行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技术转移落实和实施情况。
要求各课题牵头单位做好课题的组织工作,各课题之间和各承担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确保按进度完成工作目标,确保实现技术攻关成果向其他目标车型的转移,确保课题6“汽车轻量化共性应用技术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加快形成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科研能力,推进重点实验室立项
目前,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注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之后将立即启动实验室的立项审批工作。这两个机构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联盟工作平台,但如何把联盟发展好、轻量化技术研究院运营好、实验室建设好是未来联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探索建立有利于三者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和符合各自特点的运行机制方面,为此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做好轻量化技术研究院发展规划,明确近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安排好项目立项、设备购置和人员招聘等工作,不求大而全,只求突出重点。通过北京中心与重庆(中汽院)、上海(宝钢)、沈阳(东北大学)、长沙(湖南大学)、长春(吉林大学)等5个分中心的协同,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有特色的研发能力,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是在联盟理事会管理下、由部分联盟单位出资组建的研发实体,这一特征决定了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不仅要为股东提供服务,也要成为联盟实现长效发展的技术创新源。因此,联盟内的所有单位都应当有机会提出项目立项建议,都应当有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开放课题。为此,轻量化技术研究院要加快相关运行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通过制度保障股东利益,实现公司的良性运行。同时要建立开放的运行模式,用好现有资金,吸引联盟成员参与到轻量化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中,最大程度发挥联盟的整体优势。
在完成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注册工作后,联盟将立即启动实验室的立项审批工作,按照科技部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使实验室加快投入运行,并与联盟、轻量化技术研究院之间形成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
(四)提升技术交流水平,扩大国际合作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轻量化技术交流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开好今年的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为明年举办国际研讨会做好前期准备,通过这些活动,提升社会和企业对自主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的信心,为此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012年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将首次启动论文征集工作,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升华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联盟专家委员会将承担论文评审工作,《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社将开辟专门的版面为优秀论文发表提供平台,研讨会期间还将安排部分优秀论文进行宣讲。
“2012年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也将引进国外专家报告,提高研讨会的国际化程度。经德国华人工程师协会推荐,联盟秘书处将请1-2位德国汽车轻量化技术专家在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2012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联盟将开辟专区展示轻量化联盟的成果,目前已有北汽、长安、长城、丛林汽车等近十个企业报名参加。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向中外科技人员展示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产品开发和新材料应用的成果。
一年一度的欧洲车身会议ECB(EuroCarBody)已经成为汽车工程师了解世界汽车车身设计、制造和轻量化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是汽车车身工程界的年度盛会,其高昂的注册费并没有阻碍全球各地参与者的热情。联盟将在2012年10月组团赴德国参加这一会议,同期还将组织访问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当地华人工程师进行专题技术交流,希望联盟各单位踊跃报名参加。
联盟成立以来,在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急需建立新的消息沟通渠道。为此,联盟将在今年启动在中国举办国际研讨会的准备工作,将技术研讨和交流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扩大沟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在政府出台的多个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支持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寻求政府部门鼓励和支持轻量化汽车产品消费的政策制定工作也已经启动。今后联盟秘书处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为推进企业轻量化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争取有更多的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到与汽车轻量化的相关工作中。
2012年科技部将启动联盟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联盟未来的发展,要求联盟单位积极配合,按照秘书处的总体要求做好相应准备。
实现汽车轻量化需要产品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全面突破,更需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装备生产企业、材料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结合技术研发项目实施、数据库建设和技术规范编制工作,重点扶植一批企业成为轻量化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同时,联盟也将加强与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的合作,推动“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目标的实现。
(六)进一步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多年的工作,政府、社会和全行业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联盟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争取政府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支持的外部环境逐步形成。在这一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加强团结协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用我们的成绩推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在联盟成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的宗旨,“探索在国家政策与资金引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打造产、学、研、用多赢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汽车产业与相关工业的协调发展”被列入联盟中长期工作目标之一。尽管目前联盟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上述目标仍然离不开联盟单位的团结协作。
实现团结协作的基础是合作意识。联盟肩负着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跨产业合作新模式的责任,我们是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开拓者,能否实现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轻量化技术自主发展的进程,让我们继续精诚合作,不断强化合作意识,努力提高合作水平,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为实现联盟的持续发展、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强国之路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