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

  一、面临的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自主软件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下、资金不足,面对国外软件巨头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双重压力,企业需要在技术和市场上接受考验。长风联盟成立以后,结合自主软件企业的特点,重点解决的技术进步的联合创新机制,通过标准和联合两种方式,汇聚不同企业的产业优势,融合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建设自主软件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机制,凝聚了自主软件企业的有效力量,通过联盟平台来实现产学研用合作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围绕广大系统集成商的应用需求,引导和推动自主软件技术与产品在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因为国际ICT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集成商本身也在经受考验。当前,全球软件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就是“软件变服务”,就是改变原有“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应用开发”的产品或集成项目为主的交付方式,通过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在为用户排忧解难、节约成本、创造机会、提升价值的活动中获取回报。

  纵观中国软件产业现状,产品厂商、集成商的技术服务收入大都来自“售后服务”或“系统维护”,主要是在前期产品销售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支持。因为客户分散且个性化要求强,加上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个人技能,使得软件厂商难以形成成熟、可信的专业化服务向全社会提供。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系统维护”,其本质仍是“产品为中心”,不是软件向服务转型的方向。

  以SaaS为代表的软件服务运营开始得到业界关注,实践者越来越多。包括电信运营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电子商务提供商、IT服务厂商、互联网基础运营商等在内的企业纷纷进入SaaS市场,已经出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用友、金蝶、阿里巴巴、中企等代表型SaaS企业。同时在SaaS应用方面,已经出现如财务、电子商务、中小企业CRM、通信等典型代表应用领域,付费用户逐步增长,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SaaS占2008年软件产业收入的2%,中国的软件服务运大有前途。

  我国软件服务运营的企业目前还是少数,这与我们国家历史文化有关。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是重农轻商,轻视服务的态度在今天仍然存在。厂家对服务的认识和意识、用户对服务的付费态度与国外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比如,国内一些SaaS厂家依然认为SaaS只是原有产品的在线应用,没有考虑到用户在线使用时会遇到的各种不满意情况。一些用户习惯性认为没有购置到自己机房的软件都不值得付费。同时,我国的信用体系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用户更不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数据托管到软件服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一是担心运营商的安全措施和灾难恢复能力,二是担心运营商的生存能力,三是担心运营商盗用或泄露商业信息。

  正因如此,我国软件服务运营之路必须在借鉴国外SaaS模式的基础上,走自己的道路。不要盲目照搬模式,而是要注意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用户群体的认知水平,逐步推进。

  SaaS改变了软件厂商向客户销售硬件、软件、集成和定制开发的IT生产链条,代之以向规模化的客户提供按需付费的在线服务模式。SaaS将促进国内外软件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中心的”的转型,是一种可以在IT产业推而广之的模式。但是,厂商要进入SaaS领域,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信任挑战、技术挑战、市场挑战和资金挑战。其中,信任挑战决定能否让用户放心使用软件服务,是SaaS发展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离开了对厂商具有高信任度的用户,SaaS将成为无源之水。

  针对SaaS带来的挑战,长风联盟认为:软件服务运营商是SaaS模式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软件服务运营商直接面向规模化用户提供软件服务,其运营能力和水平决定了用户满意度,是SaaS产业链的价值核心。它的服务设施完备性及可扩展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灾难恢复能力,服务品种的丰富程度,服务提供的连续性、可靠性、稳定性,服务团队专注度和专业化,既是用户接受SaaS的关键,也是建立合作关系关键,更是运营商成功的关键。因为“专卖店”模式服务品种和客户群相对单一,而现阶段“中介店”模式还缺乏有效手段来确保第三方提供商的服务质量保障,所以,采用“超市”或“Mall”模式的软件服务运营商是成功的关键。抓住“超市/Mall”模式的软件服务运营商,可以牵引起软件服务运营产业链,带动更多专业化服务软件提供商的形成,带动传统软件企业转型发展,促进SaaS服务产业链的发展与优化。

  二、如何围绕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技术创新链

  长风联盟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向“软件服务运营”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软件服务运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联盟机制创新与市场化运作,形成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链。如下图所示,长风联盟将根据联盟集成企业针对行业用户、集团用户、政府用户对软件服务运营的要求,以及本土中小企业对互联网软件服务运营(SaaS)的需求,通过构建“长风联盟软件服务运营创新支撑环境”,吸引软件产业中“产、学、研、测”创新力量,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与实际运营,提升联盟企业的软件服务运营能力,促进学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更多的软件企业向软件服务运营转型,从而在国内软件产业中打造出一条稳健的软件服务运营技术创新链。

pic4.jpg

  在建设创新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手段是:

  ——标准为纽带,引导企业进行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建设。主要通过因为企业参与标准建设,积极制定标准、采纳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提升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能力。

  ——骨干企业牵头的TF联合技术机制,探索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所需支撑条件。骨干企业结合实际市场需求,把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和应用问题在联盟成员中共享,找到共同感兴趣的企业、院所和第三方机构,按照共同约定的工作机制和知识产权机制,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实践活动。

  ——建设公共支撑环境,支持和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联盟主要通过联合实验室、工程应用实验室等形式,形成在具体技术方向上的共性平台,支持和带动更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三、如何加强联盟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

  企业自发组建联盟,其主要原因是联盟能够完成单个企业无法做的工作。联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平台性以及公正性。所以在联盟的组织机构以及运行机制中,要充分让企业在这个平台中实现价值,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个参与企业认为自己是在机会均等情况下参与联盟的工作。

  1、联盟在管理上要充分借鉴企业模式

  联盟是一个既松散又紧密的特殊机构。所谓松散就是联盟的会员企业都是独立的机构,而紧密就是联盟是靠秘书处、理事会以及下属的各种技术委员会来负责整个联盟的运营。所以如何让松散的会员能够在一起共同工作,是联盟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联盟要充分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首先为了实现联盟工作的正常运营,要按照既定目标分工确立组织结构,如:联盟秘书处是常设机构,用于管理联盟的日常事务,联盟理事会相当于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联盟的重大事项等。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工作职责、管理的从属关系,以及遇到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等,都需要按照公司管理模式确立。其次,为了能够让联盟实现自我运转,联盟的每项工作需要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作为联盟的常设机构,秘书处的管理也应该面向市场,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机制建设是联盟平稳发展的关键

  联盟作为平台,需要提供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管理机制,让参加联盟的每个会员企业充分感觉到联盟是大家的联盟。所以建立和完善联盟各项管理制度是联盟生存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遇到关系企业核心利益的问题方面,联盟更需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利用联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

  3、会员企业的需求是联盟工作的纲领

  联盟之所以能够往前运行,主要的经费来源于企业会费。所以如何服务企业,让企业通过联盟这个平台受益是联盟工作的关键。联盟在重大方向的确立以及具体工作计划的制定方面,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会员代表,也就是联盟理事会对重大事件进行决策。联盟理事会作为全部会员企业的代表,是联盟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机构,所以对于理事长单位以及理事的选举是联盟的重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