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2003年科技部牵头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和产业链,并在示范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有:

  (1)缺乏龙头品牌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占80%以上,规模小、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足;

  (2)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分散,缺乏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产业发展环境不够完善,检测、标准、认证体系尚未建立,国家与地方,跨部门、跨行业统筹协调不够。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为提升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明确创新目标,强化集成创新,迫切需要整合业内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技术创新载体,促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联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打通技术创新链,推动产业链整合,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1、打通技术创新链

  根据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条长、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分散现状,创新研发体制和机制,围绕产业链在前后端建立两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下一代白光技术突破与应用集成创新。

  (1)产业链上游:筹备组建“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产业链前端(上游)中长期基础研究

  依托联盟这一共同体,按照半导体照明的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优势研究资源,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新的研究体制。聚焦和解决核心的基础研究及共性的关键技术研究,集聚创新队伍,探索国家、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基础研究的持续性投入与人才激励机制(以“研发基金”方式参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公共技术研究实体。

  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前端的中长期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核心器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契约式手段保障联合重点实验室成员的责权利,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形成国家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研究实体。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的投入方式,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模式(集中建设——选择联盟能提供较大场所的单位,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提供资金、设备进行建设;分布式——在有条件的联盟成员单位,通过联盟与该单位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一定时间内人力、设备、机时归联盟实验室统一调配和管理),整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对人、财、物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2)产业链中下游:组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定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应用技术研究,工艺设计,着力解决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多用途、多功能的创新应用等。依托科技支撑计划,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形成共同投入,分工明确、责权利清晰、知识产权共享,研发成果能快速产业化的公共技术研发实体,探索以联合发展公司形式,参与非盈利平台的建设,以项目的联合投入,使用优先权等方式,组建不同分级权益的开放式研发平台。

  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通过上述两个针对不同产业链环节(上、中下游)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整合各种技术创新要素,加强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实施重大创新示范工程,实现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

  2、优化产业链

  开展持续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上下游、产学研的合作,促进技术整合和产业重组,形成一批龙头品牌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技术整合和产业重组,培育龙头和品牌企业

  在国外照明巨头纷纷完成产业链整合之际,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产业内外部整合与提升。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不均衡,呈漏斗形,终端应用、封装企业数量众多,但产品定位较为低端,上游芯片、外延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联盟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国际化的会议展览(CHINASSL,GREENLIGHTING)、中英文网络平台(www.china-led.net)、《半导体照明》杂志、中国半导体照明创新大赛等,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链内部技术整合,摆脱国外企业在外延、芯片的垄断局面,应用环节则需要进入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实现产业链内部整合的同时,通过与LCD、传统照明、集成电路等行业的跨行业整合,实现产业快速发展。

  4、完善服务链

  以联盟为依托,组织和协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统筹规划半导体照明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建设,协调建立网络式的检测平台体系,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组建专利池,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创新团队,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上下游在信息层面的无缝衔接。

  (1)建设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争取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和主导权

  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质量检测平台,明确国家和地方的任务分工,进行差异化、互补化发展。鼓励企业充实和完善检测手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引导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的统一,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加快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动产品应用。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并申请国际检测认可资质。组建国际固态照明联盟(International SSL Alliance,ISA),促进国际半导体照明检测与标准的对话与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规范国内市场,并争取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联盟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已完成全国半导体照明检测平台调研工作,平台建设方案建议已提交主管部门。截止目前,制定了7项技术规范,发布5轮产品检测信息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组建专利池,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联盟成立“专利池工作组”,制定《专利池管理办法》,规范入池专利的管理。通过技术联合研发,逐步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2008年联盟组织国内企业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2010年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开展“中国半导体照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半导体照明行业的知识产权现状进行评估,研究国内外专利现状,发展趋势,特别是未来知识产权竞争焦点,提升我国半导体照明专利分析和预警能力,突破国际专利壁垒。

  (3)商业模式创新

  半导体照明的应用将到大大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节能减排,但半导体照明替代传统照明的工程一般耗资大,产品成本高,前期启动资金大,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因此,联盟也积极推动成员单位探索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包括纯市场化模式、(包括由专业化“照明节能服务公司”作工程业主或者由照明产品生产企业作工程业主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包括政府直接采购模式和政府牵头,“用户+企业+银行”模式)以及“市场化+政府引导模式”。

  联盟也将通过全球供应链数据库系统平台的建立,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进而联合建立半导体产品采购和交易中心。

  联盟还将通过半导体照明产品展示平台的建立,开展设计、制造、物流与终端用户的演示和培训,提供增值服务,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节能意识,培养节能文化,推动半导体照明节能产品应用,促进展示中心的建立。

  (4)开展系统化、全方位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

  联盟将逐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支持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两个研发平台的职位也将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联盟还组织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关专业的知名高校举办“半导体照明产业高校人才引进计划”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面向大学生推广半导体照明企业,发布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同时,联盟还组织有意向进入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大学生进行半导体照明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

  (5)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

  联盟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区域、两岸与国际合作,努力提升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国际竞争力。联盟联合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我国台湾地区的行业组织,发起成立了ISA,开展国际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促进国际半导体照明检测与标准的对话与合作、建立国际半导体照明研发平台、促进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照亮非洲”项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渠道。参加美国固态照明与系统技术联盟(ASSIST),积极参与国际半导体照明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组织国内企业赴国外进行考察和访问,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寻求发展的新思路,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

  三、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

  联盟的组织特色是在决策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管理的架构下,秘书处依托专业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采取投入产出管理、技术攻关组织、创新服务支撑等机制进行有效组织运行。

  联盟制定了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进行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独立自主、规范决策机制。

  联盟正在制定秘书处运行管理办法,包括:秘书处职能设置、工作流程设计、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人员晋升渠道和薪酬标准、经费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化管理,提高秘书处工作效率。

  就项目管理,联盟已制定了项目申请、立项、组织和遴选、协议、评估、监理和调整办法、考核、验收、经费管理等办法。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组织运行机制,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另外,由于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集中优势发展而来,在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半导体照明作为节能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考虑将其发展为中国节能协会的二级专业委员会,以更好地发挥其广泛性作用;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两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联盟依托机构——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携手骨干企业和服务商,共建以供应链管理、商务模式创新为特点的合同能源管理,产品交易中心、展示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平台等。

  四、思考与建议

  (1)联盟法人主体地位与话语权,理顺联盟与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学会之间的关系;

  (2)非盈利的研发平台与公司化的运作机制的关系;

  (3)现行财政投入体制与联盟性质的矛盾(联盟既不是科研机构也非企业);

  (4)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主体缺位。在建设初期,应以国家和地方投入为主,并有持续性投入保障,初始有企业的需求与投入,机制上与国际接轨,且有更好的激励政策与模式,这样才能建立有企业参与的,开放式的,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平台。

  (5)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