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联盟概况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及一汽、东风、吉利、奇瑞、长安汽车五家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公司两家材料生产企业,以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12个单位共同组成。

  联盟成员单位汇集了我国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主要汽车企业、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联盟以“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为宗旨,旨在通过联合攻关来突破制约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面临的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以超过1300万辆的规模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今年前9个月,汽车产销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全年将达到1700万辆,有望突破美国销量的最高纪录,继续稳居全球之首。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截至2010年9月,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8500万辆,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以超过10%的速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将突破2500万辆。在汽车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距离世界汽车强国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差距。尤其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在创新能力、质量成本、营销水平、内部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在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中,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占到总销量比重的33%,销售额仅占到18%。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汽车产业由大做强的战略命题。

  特别是低碳经济下,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和汽车消费的日益普及,汽车产业面临的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挑战日益突出。

  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有多种手段。但不论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轻量化技术都是一项共性的基础技术。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将汽车轻量化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汽车轻量化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之一。与国外同类车型相比,目前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自重约比同类轿车平均重8%~10%,商用车平均重10%~15%。

  我国汽车企业和相关材料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对通过自主研发来突破轻量化关键技术早已形成共识,但由于单个企业所需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长期以来进展缓慢。

  三、围绕产业技术进步构建技术创新链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指在保证汽车产品使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将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多种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所实现的整车减重。联盟在围绕产业链构建技术创新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轻量化产业链所涉及的相关领域。从细节入手,夯实实现自主发展的技术基础。

  一是汽车轻量化产业链是一个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汽车轻量化产业链涉及到材料、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装备、安全、检测、回收再利用、技术标准、数据库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冶金、制造、设计、检测等多个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是在技术攻关课题设置中,充分考虑了相关产业链的技术需求。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重点从产业链开展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等领域研究,包括车身参数化轻量化设计技术、超高强度钢热成形技术、高强度钢先进制造技术、纤维增强塑料前端模块开发、变形铝合金应用技术等多方面入手。

  三是在技术创新中,要改变只针对单项技术开展轻量化工作的做法。过去整车及相关零部件其在轻量化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为点的突破,没有体现出整车的集成效应,而导致轻量化工作不够深入,体现不出整车轻量化节油效果。联盟要真正实现多项轻量化技术与多种材料在整车上的集成应用,并为共性技术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是在技术创新中,改变以往单纯以材料替代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根据产业链构建技术创新链的要求,汽车轻量化包括轻量化设计、材料、制造等领域方向,要真正实现轻量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必须按照正向设计要求,开展产品的轻量化设计技术与材料应用技术、制造技术的一体化攻关。

  五是在研发模式中,改变了单个企业独自研发的模式。通过联盟有组织的攻关,分工合作,既扩大了应用批量,又可以有效降低开发风险,形成大批量的攻关成果应用平台。

  六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打造共性技术平台。联盟通过单项关键技术共同攻关,形成技术规范,同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积累工作。打造技术规范与轻量化数据库两大应用服务平台,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联盟有效运作和联盟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关键技术攻关、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加强联盟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组成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理事会负责联盟攻关内容的确立,项目的审批;专家委员会负责提出联盟项目建议;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的运作。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协同攻关,共享研发资源和研发成果。

  一是夯实组织基础,做到理事会决议有效执行。为实现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流畅的渠道贯彻理事会决议和推动联盟工作的开展,强化联盟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联盟又在原有组织构架上,增设了由各单位的研究院(技术中心)院长(主任)组成的执行专务层,联盟各成员单位也迅速成立了轻量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执行专务四个层面的工作机制。运行近三年来,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构架符合联盟当前工作需要,实现了联盟的高效运行,得到联盟成员的肯定。

  二是吸收伙伴单位,加速技术攻关进程。联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更多的相关单位提供帮助,发展联盟伙伴单位被提上议事日程。联盟理事会决定采用吸纳伙伴单位的方式开展工作,吸收具有相关轻量化技术优势的单位加入到联盟中,作为联盟伙伴单位,参与联盟项目的实施。至此,联盟形成了成员单位、伙伴单位两个层面的工作体系。

  三是进一步完善联盟有关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根据联盟项目攻关和日常管理需要,编制完成了《联盟工作经费使用办法》和《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联盟伙伴单位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明确了日常工作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对联盟伙伴单位的要求以及其应尽的义务和具有的权利,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四是秘书处工作人员专职化制度。在联盟协议书中明确约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根据联盟发展的需要,中汽学会提供专门办公室供联盟秘书处日常办公使用,并负担水电等日常办公费用。在此基础上,安排人员3人专职从事联盟秘书处工作。一方面促进了联盟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化,另一方面也逐步尝试联盟秘书处专职化工作。有力地推进了联盟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五是搭建联盟信息交流平台。围绕攻关目标,联盟组织了多个研讨活动,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联盟每年定期举办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根据需要,不定期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联盟技术交流和进步。并在学会网站上开设轻量化联盟专栏,定期发放工作简报等方式,在各种媒体上对联盟的进展进行发布,扩大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

  未来,联盟将继续在国家六部门的指导下,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发挥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组织优势,不断吸收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单位加入联盟,使联盟成为培养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入开展轻量化技术攻关,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实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