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8年12月成立,成立以来,在框架协议书的基础上,确立了紧密围绕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机床产业发展、主动顺应重点产业需要的三个基本原则,进行了整合资源、分工协助、联合攻关和机制建设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面临的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1、缺乏基础性核心技术,不足以支撑产业技术进步
从产业层面上看,我国大量缺乏基础性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上。如计算机基础技术、基础性网络技术、基础性软件技术、可靠性设计与性能测试技术、动态误差综合补偿技术、故障预警与诊断技术、多轴联动高速切削工艺等。相关的核心产品我国无法自主研发和生产,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如高档数控系统、双摆角角度头、软件产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
2、关键功能部件制约产业的发展
关键功能部件是指高档数控系统、高速主轴单元、数控刀架和高速滚珠丝杠副和滚动直线导轨副、高速刀库和机械手、高速防护装置等,它们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功能部件技术水平的高低、性能的优劣以及整体的社会配套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数控机床整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的功能部件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有些还依附于主机厂或研究所。从整体上看,我国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都还不过硬。滚珠丝杠、数控刀架、数控系统、电主轴等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数控机床水平的高级数控系统、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滚动功能部件和数控动力刀架等还依赖进口,理顺功能部件生产企业的体制,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已迫在眉睫。
3、资源不足
(1)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联盟技术创新资金的筹措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用户企业广泛参与的形式筹集,国家层面对联盟投入的较少。在08年末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机床制造商为了维持企业运营,不得不将主要资金及精力投入到产品生产与销售领域,用于联盟内技术研发的投入少之又少,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研发,研发工作进展缓慢。由于研发资金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联盟的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影响了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缺乏高端的科技人才
据统计,我国研发人员在总量上已经排在全球前列,但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高端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由于缺乏高端的科技人才,在科研项目方向的把握、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科研工作有时问题难以解决或缺乏解决的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4、社会化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计划经济年代,机床行业在国家层面建立“七所一院”,在骨干企业建立若干专业产品所(行业二类所),有利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绝大部分转制,成为科技型企业或并入企业内部,为行业提供技术来源的作用基本丧失;分行业的二类产品研究所为子行业提供产品和技术共享机会也无可能。
5、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有待调整和完善
目前,我国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适用对象范围窄,优惠方式少,政策措施单一。重视技术供给政策,忽视技术需求政策。
二、如何围绕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技术创新链
1、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
我国已经确立了建立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也制定了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但无论在具体部署、组织落实、科技资源的筹集、行业发展政策、重大课题安排上,还是在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引进策略上、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都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因此,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集成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和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协调互动的技术创新格局,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调整技术引进策略
首先,要舍得化巨资直接向国外购买先进技术,尤其是基础性的技术专利,尽量少购买整机和成套设备。
其次,要把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一项工程来抓,需要的是不仅资源上的投入和保障,更需要的是切实的目标和承诺。
3、引进配套企业及重点用户加入联盟,完善产业链条升级
机床企业的需求离不开客户需求,联盟企业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机床配套急需的功能部件(特别是核心功能部件)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实现功能部件厂、用户与主机厂联合研发,完善产业链条,进行“产、学、研、用”深层次合作,带动数控机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4、以合作项目为驱动,搭建技术共享平台
联盟研发课题的确立,应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围绕“十二五”行业发展情况,把形成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作为联盟工作重点,以项目驱动联盟开展实质、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联盟各单位的优势,加强盟内关键技术交流,实施人才、技术成果共享;同时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创办网站、期刊类的信息交流平台,了解联盟成员单位设备、技术特点,生产状况及技术研发进展,进行动态了解和加强实时协作。
5、增设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创新产业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创新产业联盟的建设中增设人才培养计划,专门用于海外人才引进及技术骨干的培养。
三、如何加强联盟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1、制定联盟的技术战略及规划
根据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并确定技术获得的途径与方式。为了使技术战略与规划落到实处,在组织模式上安排专门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
2、完善关于知识产权体系的管理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时补充对原协议没有明确地说明对部分联盟成员研发的技术成果,规定其他成员无偿获取、限制适用范围;或以优惠条件有偿获得到共享技术成果的方式,保护好研发成员的技术成果;设立联盟内部技术转让机制量化指标,解决权力归属及变更;界定联盟成员对联盟共性技术的优先使用权和优惠权的施办法;对后来加入的联盟成员,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制定出享受联盟的前期共性技术成果的具体条件,保护原成员的合法利益。
3、加大企业创新联盟建设的支持力度
数控机床具有品种多、规格多、配套复杂的产业特征,各个子行业生产的产品按不同特征分为若干类型和品种规格,任何一个品种规格产品水平都会制约相应制造工艺提高,因此需要在创新联盟建设过程中,要具有比较优势企业的创新联盟建设支持力度要加大。
4、建立科技资源预算的协调机制
建议由科技部、财政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统筹协调科技投入,切实避免多头投入和分散投入,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
5、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在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要克服官本位主义,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建立技术专家发展通道。建议国家科技部门可以联合创新联盟,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及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梯队,为核心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6、依托联盟内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创新联盟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既是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制订了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技术路线,因此一切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聚焦。依托骨干企业,利用其自身创新平台基础,在国家支持下,发挥企业资金优势、成果转化优势,可加快创新联盟的建设,示范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