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近年来,在国家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

  再生资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金属、机电产品、电子电器、高分子材料等废弃资源,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年均回收量12%的增长率迅猛发展,仅再生金属利用已占总消费量的24%以上,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问题。预计2010年,全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3%以上,提供劳动岗位近1800万个,“十二五”末将达到2万亿以上,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由于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最终排放,从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

  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再生资源行业43家龙头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会长、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熊维平担任联盟第一届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邱定蕃院士、左铁镛院士、徐滨士院士、黄崇祺院士、张懿院士亲自担任联盟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再生资源科技和产业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围绕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链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打通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渠道,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一、面临的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我国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不高,回收拆解及资源化再利用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废旧物资处理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技术问题突出。由于我国再生资源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是在市场机制下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企业数量庞大但规模普遍较小,大中型骨干企业只占1~2%,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低,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非常薄弱,行业技术专利非常少。由于大企业对科技研发关注不够,小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再生资源产业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都很低,加上国家对再生资源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还未建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更缺乏产学研相结合的攻关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还都没有解决;同时缺乏市场化的多元投融资机制、成果转化有效机制及新技术转移和扩散机制,行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较落后,造成再生资源利用效率低、功能恢复欠佳,尚未做到高质化与高值化利用。由于我国再生资源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针对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需要的人才结构复杂,国内单个企业或院所很难独自承担。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以再生金属为例,目前我国再生金属产量只占原生金属产量的2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60%以上。

  另外,我国缺乏相关再生资源技术规范标准,没有各类再生资源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即使有标准的再生资源,也因为市场经济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把握和操作,有些再生产品的技术标准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亟待修订和制定。由于再生资源多是跨行业的,如废纸与废塑料复合、废塑料与废橡胶复合、废塑胶与废金属复合材料等,其技术标准非单一行业所能,因此需有跨行业的组织才行,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即可起到这个作用。由此,可提升再生资源行业技术水平,并以技术标准为准绳,才能使企业向着规范化发展。

  二、如何围绕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技术创新链

  一是构建从废弃物资源到再生产品的技术产业链。根据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特点,以废旧有色金属、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高分子材料、废旧电子电器为重点领域,分别从再生资源的回收、预处理分选、熔炼、深加工,生产各种再生资源产品,最后应用于消费市场。以废铜为例,回收的废杂铜经过各环节技术处理,最后形成电解铜(电线电缆产品)产品。

  二是针对技术创新链的各环节建立必要的专家委员会会或工作组,针对具体的工艺和技术召开专题研讨,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兴趣选择参与专委会或工作小组。通过联盟的平台促进各环节的供需交换,各工作组进行职能范围内的技术开发或产业试点或产业推广。

  三是按照四个领域制定“十二五”产业技术路线图,注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各领域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参与科技部牵头的《“十二五”废弃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国家科技计划指南提供依据。目前,已经提出了各领域“十二五”期间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典型废旧金属产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已经通过可行性论证,将正式启动。联盟已与工信部协商,将启动工业领域再制造技术导向目录征集工作。再生资源联盟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科技管理工作的平台和抓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是按照产业路线图启动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围绕再生资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专利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推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制定标准的工作体系,加快再生资源行业技术、工艺、装备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标准研制,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

  五是充分发挥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性力量。充分发挥理事长单位中国铝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参与研究开发一些原创性技术。同时,利用联盟平台加快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三、如何加强联盟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

  高效、创新的管理及运行模式,是联盟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证。

  一是完善联盟理事会共商机制,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联盟办公室,分别发挥其在联盟中的决策管理、咨询建议及执行服务等方面作用,联盟各成员单位按协议共享知识产权、共担风险。目前,按照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有色金属、废旧电子电器、废旧高分子材料四个领域分别确定了牵头单位和牵头人,各联盟成员单位派人积极参与秘书处的工作。在联盟内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各工作小组、具体项目实施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是加快科技攻关平台建设。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单位现有科研条件,围绕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集成产学研各方力量,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已在装甲兵工程学院成立了国家装备再制造重点实验室,在青岛软控公司成立了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确立一批对联盟成员单位实行优惠或免费使用开放的仪器、设备、实验室。联盟将逐步走市场化的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道路。

  三是推动联盟各领域内部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多项产学研合作正在进行产业化推广,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另外积极发挥联盟成员单位上市融资渠道,寻求上下游技术合作需求,启动一批产学研项目。

  四是积极探索联盟成果管理模式。严格管理各领域路线图项目实施形成的知识产权与成果。按照“谁投入谁受益”原则,产权与成果为课题组成员单位共同共有,各承担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对专利享有相同的权利,所获的收益共同分享。建立快速吸纳创新性成果的滚动机制。加强对专利、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产品等成果的预测与管理,滚动支持最新发现的与课题主题密切相关的创新成果。

  五是积极按照“3+4”组织模式推进联盟工作。联盟实行市场化运作,主要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强强联合共同承担政府、产业、企业委托的任务,整合资源为成员单位相关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以及为提供检测、咨询和其他技术服务等;为全面做好本联盟的项目组织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指导委员会(总体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工作小组为管理单元,建立由3条运行主线(实施主线、专家支持主线、过程监督主线)和4层工作结构(领导层、组织层、实施层、技术支持层)的“3+4”政、产、学、研组织推进模式,采取研制与产业化并行展开的措施,保证联盟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是加快联合培养人才步伐。协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申报设立了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南开大学设立了资源循环与科学工程本科专业;在北京工业大学设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专业。同时结合实物现场安装、编写教材等形式开展行业培训工作,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引导技术装备升级。

  七是建立信息定期传递机制。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开展了每月一期的工作简报工作,今年又开通了联盟官方网站,及时发布联盟成员产学研合作信息及国家科技政策动态,利用信息网络等多种方式以保证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共享,搭建了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信息平台。

  八是建立政府推动下的政产学研结合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吸引地方有关部门、企业等多方的投入,保障联盟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的建议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三大载体之一,必将在今后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我们联盟运行实际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希望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在推进联盟发展中给予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同时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等渠道,提供必要的试点联盟运行资金。

  二是建议科技部加大开展联盟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科技部官方网站上开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栏,以定期发布工作简报等形式通报各联盟工作进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56家试点联盟召开工作座谈会,交流推动联盟工作的经验做法,扩大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

  三是建议各联盟在注重技术产业链攻关的同时,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要在完善包括自身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体系,产业化体系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有效尝试。

  四是建议各联盟进一步开展产学研技术培训与交流,建议围绕各联盟的攻关目标组织相关技术研讨活动,促进相关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五是建议科技部实行56家试点联盟动态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和没有取得实际工作进展的联盟要限期整改或取消试点联盟资格,努力提高试点联盟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