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等部门联合推动下成立,针对我国国际国内电子贸易领域重大问题和突出需求,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将我国电子贸易产业发展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平,继续扩大和强化我国贸易在全球的竞争力。联盟现已发展会员34家,覆盖了我国电子贸易产业链各环节。
一、面临的产业技术进步问题
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77%,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国际贸易是一项复杂的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贸易行为,涉及到众多参与方,受到贸易流程、规则、惯例、法律、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流程影响最为显著。据调查,国际贸易执行流程消耗大量时间,平均支出占到国际贸易总值的7%-10%,其中国际贸易单证文件的处理成本则占交易总成本的30%。电子贸易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和单据的手工处理,减少数据差错、简化工作程序、加快信息流动,已成为各国企业最有效的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手段。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与电子贸易紧密相关的贸易撮合、现代物流、电子支付、供应链管理、信用评估等领域的技术进步,电子贸易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程度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如虽有超过80%的外贸企业通过电子贸易等手段开展业务,但在仓储、物流、支付等贸易流程环节,应用比率不足10%,贸易效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研究表明,我国电子贸易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突出的问题:
(1)标准体系和关键标准缺乏
在国家标准方面,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关于电子贸易元数据的框架性、方法性国家标准体系和电子贸易元数据目录,缺乏基于XML格式可复用的核心构件、业务信息实体、单证、文档、业务过程标准目录以及配套的注册、维护和管理机制;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参与程度低,国际标准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只能被动接受。电子贸易标准体系应用混乱,核心标准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需要被动转化众多标准以实现系统对接,大大提高我国电子贸易的实施成本,制约了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
(2)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绝大多数电子贸易和商务类服务平台是以公共门户、贸易撮合和交易信息服务为主,处于电子贸易发展初期的阶段;以特定行业上下游客户为服务主体的垂直行业B2B平台虽能提供部分贸易流程化服务,但未能形成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平台建设的落后直接影响我国电子贸易产业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应用,技术应用主要以企业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为主,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的B2B技术应用薄弱;在技术创新层面,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企业内部管理解决方案的研发,缺乏科学架构与合理分工,专业性和复用性差,处于产品价值链的底层,难以与国外知名软件公司(如IBM、Oracle、SAP等)的电子贸易高端产品竞争,以供应链协同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贸易技术产品开发和规模化应用尚有待时日。
(3)贸易配套服务支撑有待完善
在电子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信用、信息安全、金融、物流、政府监管等配套服务的脱节也成为不容忽视的瓶颈。传统信用服务除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更高效率的加工利用外,还需要在模式上实现与电子贸易的契合;随着物联网和云技术的应用,电子贸易的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金融服务依托电子贸易可以创新服务模式,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传统物流服务业可以依托电子贸易衍生更多增值服务,提高客户价值;政府监管通过协同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大幅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区域企业的竞争能力。
电子贸易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专业化的电子贸易服务商,而且需要协同上下游的配套专业服务群体,包括各类咨询机构、信息服务商、信用服务商、金融服务商、物流服务商等,一起构建面向贸易流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电子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电子单证存储与共享、信息传输与转换、电子贸易基础数据的(企业、商品、服务、安全等基础数据)注册与共享等基础共性技术问题,是单个企业难以解决,也是阻碍电子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虽在局部区域搭建了电子单证中心、消息传输中心、注册中心等基础设施,但距实际应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构建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链
联盟肩负“连接、协同、合作”的使命,以贸易行业市场升级、区域流通促进、全球产业链整合等重大应用需求为核心,面向贸易协同、贸易金融、贸易物流等重点领域,从电子贸易服务基础设施、电子贸易应用技术、电子贸易服务网络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入手,构建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链。通过研究建立基础共性平台支撑体系,制定推广电子贸易标准规范,培育电子贸易产业创新支撑环境,提升电子贸易的发展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未来5年是我国电子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联盟工作最为关键的时期。联盟初步制定的5年行动计划如下:
1、2011年-2013年
以提升我国电子贸易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电子贸易标准体系建设:系统提出我国电子贸易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电子贸易编码、数据、交换、安全、信用等关键标准;组建联盟电子贸易技术与标准测试中心;编制电子贸易标准应用指南,推广标准应用范围。
——电子贸易关键技术研究:科学规划电子贸易关键技术创新体系,从基础设施技术、交易流程化技术、过程可见性技术和贸易链协同技术四个层面构建上下游技术创新链条;重点在电子贸易物联网技术运用、电子单证云存储与云服务、供应链协同服务、区域电子贸易平台构建、中小企业一体化服务等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电子贸易共性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电子单证服务、传输与转换服务、信用服务、安全服务、物流服务、支付和金融服务、贸易全流程监控等电子贸易共性基础服务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搭建电子贸易服务基础平台。
2、2014年-2015年
以加快标准推广、技术应用和平台创新为重点,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电子贸易标准推广:依托联盟成员单位,分地区、分行业建设电子贸易标准推广机构和服务体系,推广电子贸易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
——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围绕“电子贸易基础支撑,电子贸易价值链整合,电子贸易效率提升,电子贸易与物流、金融、安全、信用体系的集成应用”等领域进行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形成各领域最佳案例,推广技术成果;
——平台推广和贸易网络建设:重点构建和完善电子单证中心、信息交换服务、信用服务、安全服务、物流服务、支付和金融服务、贸易全流程监控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电子贸易基础服务体系;推动建设5个重点区域性电子贸易服务平台和5个重点行业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电子贸易解决方案,推广中小企业电子贸易关键设备,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三、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自成立以来,联盟组织召开了理事会会议确定了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名单,修订了《联盟章程》,选举了联盟秘书处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成立了产业技术研发组、标准与认证组、市场开发联络组、综合事务与财务管理组、法律与知识产权事务组、会员管理组等6个专业工作组,完成了组织机构建设。联盟秘书处召开办公会制定并颁布了《联盟未来行动指南框架》、《联盟成员组织形式及成员积极性调动方案》、《〈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简报〉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确立了联盟的行动纲领和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联盟网站(www.etrads.cn),联盟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在产业技术进步推动方面,联盟已组织9次技术专题会,结合成员业务实际需求,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和技术瓶颈,组织联合攻关,先后实施了“南沙港集装箱物流监控平台”技改项目、“国际舱单申报(AMS/ACI)共性服务研发”和面向国际贸易单证的“光学防伪打印共性服务研发”等8个自主科技攻关项目,并已推动技术成果在跨国危险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集装箱监管、国际贸易中小企业信用等领域成功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联盟同时组织成员单位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际贸易区域经贸合作与流通促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工程”,合力推动区域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
在国际交流方面,联盟组织成员参与2010年5月召开的第四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和2010年8月召开的第35届泛亚电子商务联盟督导组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沟通,有效保障了联盟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视野与技术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