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标本观察

  “与其一个人拼命苦想,不如集中是十个人的智慧。”这一言简意赅的句子,被日本丰田公司奉为改善工作的十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处于同一产业链中的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又本着学习先进的态度,把这句话挂在了会议室的墙上。

  不久前,就在这间会议室里,以我市企业为主的20家汽车空调相关单位签署协议,组建了牡丹江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我市其他九大联盟不同,汽车空调联盟内部企业实力差距悬殊。联盟成立后,如何实现大小企业间的角色转换,打造“优势互补”新标签,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将为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提供了值得观察的标本。

  依托创新实现民族品牌梦

  联盟成立当天,“富通空调”院内正进行着难得一见的道路翻新,办公楼里也充满墙面粉刷的气味。公司总经理毕士英是一位更愿意把钱投在设备上的企业家。而为了迎接德国大众的专家考察团,他“破例”美化了厂区环境。

  在毕士英看来,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意义甚至高于单个技改项目。依靠联合创新赢得未来,已成为联盟内部企业的共识。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以“富通空调”为核心的一批企业支撑起我市汽车空调制造产业,综合实力已位居国内前列。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各相关企业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弱等瓶颈,设计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由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对配套市场的需求认识不足,这些导致了我国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很大一部分被外资公司占据。

  “要实现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民族品牌梦,必须建立强大的创新能力。”毕士英表示,从牡丹江实际看,以域内企业为基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在绿色、低碳汽车等新配套市场布局发力,才能在未来巨大的市场上抢占先机。

  携手突破共性技术瓶颈

  让梦想成为现实,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前行。今年初,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我市提出了成立牡丹江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想。市科技局与相关企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最终于日前顺利完成了联盟组建。

  “通过引导企业建立联盟,将为产业技术创新带来巨大的活力。”市科技局副局长王长虹介绍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三大载体之一,是产学研结合的更高形式。它通过建立契约,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紧密联合,实现研发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重点解决产业科技创新的共性问题。

  在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框架下,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校将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组织参与产业化工程,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实施技术转移和市场开拓,共享产业信息,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同时,联盟还将组织成员针对行业热点,开展专题研讨和学术交流,对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开发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

  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联盟将以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为目标,围绕汽车空调基础理论、研发、先进产品设计等科技问题,以项目为依托,重点开展高性能汽车空调产、学、研、用发展战略研究。

  建立起更高层次的产业创新链条

  作为我市重点企业,“富通空调”在发展中被贴上了诸多“标签”,“厂中厂”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为解决自身零配件配套难题,“富通空调”用闲置厂房作为招商平台,引来一批投资者为其配套,建立了“厂中厂”模式,使得自身产能迅速增长。

  时至今日,这些“厂中厂”虽已成为联盟内部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为“富通空调”配套的地位。“老子”与“儿子”的角色,显然与产业技术联盟平等精神相违背,也很难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无益于联合开展技术创新。

  对此,在联盟组建中,相关企业已有深入探讨,形成了广泛共识。“单打独斗毕竟眼界狭窄。”毕士英表示,“富通空调”需要的不是“为自己打工”的联盟,而是“更新知识、开拓视野”的联盟。

  “联盟成立给我们配套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牡丹江佳友电器公司董事长付起君认为,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有望推动小企业技术水平跨越式发展。联盟内企业将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跳出单纯的供货关系,推动联盟内部建立起更加紧密、更高层次的产业和创新链条。

  市科技局局长唐丹表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具有挑战性,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探索。政府部门在完成平台搭建的后,将致力于落实国家、省、市支持联盟发展的科技政策,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牡丹江科技创新工作跨越争先。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